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24-2025学年山东省临沂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2024-2025学年山东省临沂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1.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

PAGE

PAGE1

山东省临沂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

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如表是出自《左传》的三则材料,这反映出当时()

夏六月乙酉,郑公子归生弑其君夷。

此季世也,吾弗知齐为陈氏矣。公弃其民,而归于陈氏……

鲁君世从其失,季氏世修其勤,民忘其君矣……社稷无长奉,君臣无常位,自古以然……

A.宗法分封秩序彻底崩溃

B.天子权威丧失诸侯地位上升

C.儒家伦理受到统治者重视

D.新的政治秩序正逐渐形成

【答案】D

【解析】

材料中提到的郑公子归生弑君和陈氏、季氏掌权,反映出当时宗法分封制度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君主被家族内部成员谋杀以及国家权力被权臣大夫掌握,表明宗法制和分封制的秩序已经崩溃,这些现象体现了诸侯国之间继承关系和权力结构的瓦解,新的政治秩序正逐渐形成,D项正确;宗法分封秩序彻底崩溃说法绝对化,排除A项;材料反映当时诸侯被弑,大夫地位上升,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儒家伦理思想,排除C项。故选D项。

2.《续汉书·百官志》记载:“至孝灵在位,大建尊州之规:竟无一日之治。故焉牧益土,造帝服于岷、峨;袁绍取冀,下制书于燕、朔;刘表荆南,郊天祀地:魏祖据兖,遂构皇业。”上述材料可以用来说明汉末()

A.政治腐败的根源 B.地方割据的缘起

C.行政区划的调整 D.中枢机构的变动

【答案】B

【解析】

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末(中国)。根据本题材料可知,这段话描述了在汉灵帝时期,尊崇州的地位和权力,结果导致了各地的州牧势力膨胀,各自占据一方。比如,刘焉占据益州,袁绍夺取冀州,刘表掌控荆南,曹操依据兖州成就皇业。这清晰地展现了在汉末时期,由于州的权力扩大,地方势力崛起,逐渐形成了割据的局面,B项正确;材料中主要强调的是州牧势力的扩张导致割据,而非政治腐败的根源,排除A项;材料重点不是在说行政区划本身的调整,而是这种调带来的地方势力割据的结果,排除C项;材料并未着重提及中枢机构的变动情况,排除D项。故选B项。

3.王家范在《中国历史通论》中指出,中国古代小农经济一锄一镰,一个主要劳动力加上一些辅助劳力,一旦和土地结合,就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再生产,且遭破坏后极易复活和再生。这一特征造成的主要影响是()

A.传统农业经济水平位移

B.南北经济发展差距的扩大

C.农业生产水平的长期停滞

D.农村租佃关系的迅速发展

【答案】A

【解析】

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据题干“中国古代小农经济一锄一镰,一个主要劳动力加上一些辅助劳力,一旦和土地结合,就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再生产,且遭破坏后极易复活和再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小农经济顽强的再生能力,使得传统农业长期在原有模式下循环,没有发生质的突破变革,只是呈现水平方向的简单重复,即“水平位移”,A项正确;小农经济这一特性与南北经济差距扩大并无直接关联,排除B项;说“长期停滞”太绝对,期间农业技术等还是有一定发展,排除C项;租佃关系发展取决于土地兼并等因素,和小农经济的再生特性关系不大,排除D项。故选A项。

4.伊本·拨图塔(摩洛哥人,元顺帝时来中国访问)、马可·波罗、汪大渊(元代中国旅行家,曾到过海外数十个国家)在自己的行记中都曾有“大船百余,小船则不可胜数”之类的记载来描写中国的对外港口。这客观上反映出元代()

A.对外贸易规模超过前代 B.造船、航海技术领先世界

C.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 D.中国人对世界的了解加深

【答案】C

【解析】

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元朝(中国)。据材料可知,元朝时期,对外贸易盛况反映了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对比类信息,无法判定是否超过前代,排除A项;根据材料信息,无法判定领先世界,排除B项;材料描述的是外国人的游记对中国的介绍,排除D项。故选C项。

5.清中期,朝廷开始为书写“国史”准备材料,要修本朝人物的传记时,清帝下令把曾经为清朝立下汗马功劳的明朝降臣们统统编入《贰臣传》,把史可法等当初誓死抵抗清军的前明官员列为忠臣。这说明当时()

A.修史指导思想发生转变 B.传统价值观念根深蒂固

C.人物

文档评论(0)

xiaoyez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