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蜀相》谁是“英雄”?解读
[摘要]《蜀相》作为被选进语文教材多年的经典文本,历来的文本解读对于其主旨的理解都大致相同,而尾联“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中“英雄”一词的释义,学界与读者间存在显著分歧。想要辨析“英雄”一词的所指,需要先对其进行语义溯源,梳理其词义演变与丰富指代,剖析多种解读产生的语义基础,继而从读者接受与文本分析两个维度,探讨产生理解偏差的成因。基于此,只有从《蜀相》文本整体性出发,并结合杜甫其他吟咏诸葛武侯诗作进行互证,才能明确“英雄”实指。
[关键词]英雄;杜甫:《蜀相》
《蜀相》是杜甫在定居成都草堂时,游览武侯祠后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历来被视为是杜甫吊唁武侯、借古伤今之作,诗人在缅怀古人的同时,也抒发了自我壮志难酬的落寞感伤之情。历代诗评家对本诗的主旨理解大致相同,但对于尾联“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中“英雄”一词的解读,却存在不同的观点。国内的权威注本和鉴赏文章普遍认为,“英雄”指的是后世的豪杰或有志之士;多数读者在阅读之初往往认为“英雄”是杜甫的自指;然而,如果从知人论世的角度出发,结合诗歌文本并参考相关文献,我们可以发现,“英雄”实际上是指杜甫所缅怀的蜀相诸葛孔明。为了准确理解这首诗中“英雄”的含义,首先需要辨析“英雄”一词的词义,从词义出发,对“英雄”一词的使用进行梳理与分析,最终探究杜甫在《蜀相》中“英雄”一词的具体所指。
一、“英雄”一词的词义辩析
若对“英雄”一词进行语义溯源,会发现其词义形成历经了较长的历史。从先秦时期到汉末三国时期,“英雄”一词才逐渐生成其丰富概念并被广泛使用。
(一)“英雄”一词的词义溯源
“英雄”一词并非在诞生之初就融为一体。先秦时期,“英”“雄”两字是独立的单音节词汇,本义上大相径庭。“英”本指花,《说文解字》释“英”为“艹之荣而不实者”,《尔雅·释草》也认为“荣而不实者谓之英”。如《诗经·郑风·有女同车》中的“有女同行,颜如舜英”便是以“英”喻人,可见早期的“英”字往往指代人或物之美,以“英”喻勇猛杰出之士的用法晚于“雄”。“雄”本指公鸟,《说文解字》释“雄”为“鸟父也”,《诗经·小雅·正月》中“谁知乌之雌雄”将“雌”“雄”并举,“雌”后来延伸为雌性动物,“雄”则与之相对。除此以外,“雄”亦可指代强而有力的豪杰人物,《庄子·德充符》载“勇士一人,雄入于九军”,所以《正字通·佳部》中将“雄”阐释为“武力过人曰雄”。由此可见,在先秦时期,“雄”字早于“英”字获得了借喻杰出人物的引申意义。
“英”“雄”二字连用出现在汉代。西汉初年刘邦在《大风歌》中呼唤“猛士”,而非“英雄”;贾谊在《过秦论》中提及“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也是用“豪俊”而非“英雄”一词,直至“英雄”概念生成后,不少汉代人物都被誉为“英雄”。汉末魏初曹植《画赞·汉高帝》中称赞汉高帝“扫灭英雄”;西晋孙楚《韩信赞》中也提及“秦失其鹿,英雄交战”。由此可见,“英雄”一词出现的时间处于西汉至东汉。东汉以后,“英雄”一词得到了普遍的使用,如辛弃疾在《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就大声疾呼“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二)“英雄”一词的词义所指
刘志伟在《中国古典“英雄”概念的起源》中认为,“英雄”一词真正生成于汉末三国时期,指的是“当时社会所渴望、崇尚的理想人格形象”[1]。而“英雄”一词,在千余年的历史积淀中,其指代也日趋丰富:上可指帝王将相,如毛泽东在《沁园春·雪》写下“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后,连续以“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印证“英雄”;下可指文臣武将,如林景熙《拜岳王墓》“寥落一杯在,英雄万古冤”中“英雄”指的便是岳武穆。既可自指,如秋瑾《日人石井君索和即用原韵》“漫云女子不英雄,万里乘风独向东”中以“女子不英雄”对女性主体进行概述,自然也包含秋瑾本人;也可他指,如罗隐《筹笔驿》中“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感慨英雄这一类人施展胸襟抱负还需时运相济;既可泛指,如杨慎“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中的“英雄”便是指天下的豪杰之士;又可特指,如辛弃疾“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意为再也找不到像孙权那样的英雄。综上所述,“英雄”一词的内涵指代极为丰富,可大致地分为拨乱反正的能人和开天辟地的君臣两类。
故从普通读者的角度并结合英雄一词的词义来看,不论是将《蜀相》中的“英雄”解释为“后世的有志之士”“杜甫本人”抑或是“诸葛武侯”都具备一定的合理性,故需做进一步分析。
二、对“英雄”一词的正误
将“英雄”认为是后世的豪杰之辈或杜甫本人其实并没有错,只是“理解”的角度不同。按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中的观点来说,这两种解读是对“英雄”一词“理解”的“正误”。“正误”是指读者的理解虽与作者的创作本意有所抵牾,但作品本身却从客观上显示了读者理解的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新生儿俯卧位通气的护理.pptx
- 2025年中考物理九年级一轮复习【力与运动】专题综合过关题(含答案).docx VIP
- 2025届高考数学复习《概率与统计》学情分析+备考策略 课件.pptx
- 2025年湖南长沙中考物理模拟试卷(含答案) .pdf VIP
- 2023年上海市中考英语试卷真题(含答案)+听力材料.pdf
- 学科专业发展与学科建设.pptx VIP
- 煤炭建设工程造价计价标准实施补充规定(2015)中煤建协字〔2016〕116号文.pdf
- 2024年03月管理体系认证基础真题.doc VIP
- 社会系统研究方法.pptx VIP
- 四层电梯毕业设计(论文)_20250123_233323.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