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T_CNAS 06-2019 认知障碍患者激越行为非药物管理.docxVIP

T_CNAS 06-2019 认知障碍患者激越行为非药物管理.docx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华护理学会团体标准

T/CNAS06-2019

认知障碍患者激越行为非药物管理

Non-pharmacologicalmanagementofagitationforpatientswithcognitiveimpairment

2019-11-10发布2020-01-01实施

中华护理学会发布

I

T/CNAS06—2019

前言

本标准由中华护理学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北京大学护理学院、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北京协和医院、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深圳市康宁医院、北京回龙观医院、北京医院、北京老年医院、中日友好医院、北京朝阳医院、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河南省人民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北京友谊医院、北京市第六医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杨莘、王志稳、程云、胡秀英、郭欣颖、王爱平、郑翠红、王永军、魏翠柏、许冬梅、张建华、邓宝凤、王敏、蔺建宇、王申、张俊梅、乔雨晨、李菲菲、吴惠人、贾春玲、刘志英、柴源、张妍、丁福、董婷婷、张华芳、冷敏敏、王银云、杨雪。

1

T/CNAS06—2019

认知障碍患者激越行为非药物管理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认知障碍患者激越行为非药物管理的基本要求、评估、干预策略和预防策略。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医养结合机构有执业资格的护理人员,其他机构可参照执行。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2.1

认知障碍cognitiveimpairment

与学习、记忆、语言、思维、判断等有关的大脑高级智能加工过程出现异常,从而引起学习、记忆障碍,同时伴有失语或失用或失认或失行等改变的病理过程。分为轻度认知障碍和痴呆。

2.2

激越行为agitation

不恰当的语言、声音和运动性行为,分为语言攻击行为、躯体攻击行为、语言非攻击行为、躯体非攻击行为。

2.3

非药物管理non-pharmacologicalmanagement

不使用药物,通过个体、照护者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对激越行为进行干预,包括但不限于环境干预、感官刺激、活动干预、情感支持、调整照护行为等。

3基本要求

3.1应在评估的基础上,针对原因/诱发因素制订干预及预防策略。

3.2应遵循个体化原则制订干预策略。

3.3应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应对和疏导,不应强行制止、纠正、对抗。

3.4应与医生、家人及照护者建立沟通,共同制订和实施干预策略。

3.5应首选非药物干预策略。非药物干预无效时,应与医生沟通,考虑药物干预。

4评估

4.1应在入院时进行评估,判定有无激越行为。

2

T/CNAS06—2019

4.2宜通过观察患者或询问照护者,采用“激越行为评估表”(见附录A),评估和记录激越行为的类型及表现。

4.3出现激越行为者,宜至少每2周评估并记录。

4.4附录A中第1、2项≥3分者,应报告医生,每天评估并记录。

4.5附录A中出现≥3分者,宜进一步评估和记录激越行为的原因/诱发因素(见附录B)。

5干预策略

5.1躯体攻击行为

5.1.1发生时

a)应立即将患者与激惹他/她的环境或人分开。

b)应确保患者安全,管理好周围的贵重物品、易碎物品及锐利物品。

c)应与患者保持安全距离,做好自身防范。d)应保持冷静,不应对抗或表现出愤怒。e)可尝试由信任的人给予安抚。

5.1.2预防

a)应每天监测和记录躯体攻击行为的类别,评估诱发因素。

b)应在可视范围内接近患者,避免从患者身体背后突然触碰。c)操作过程中,宜在每个动作前告知患者下一步要做什么。

5.2语言攻击行为

5.2.1有明确指向对象时,应立即将其与患者分开,保持安静,不应争辩。

5.2.2无明确指向对象、且不会危及与周围人的关系时,宜有意忽略。

5.2.3由幻觉、妄想引发者,应认可患者的感受,移除引发因素,可转换话题、引导做感兴趣的事来转移注意力。

5.3躯体非攻击行为

5.3.1徘徊/游荡

a)应确认活动空间防滑、无障碍、光线充足,有患者安全设施。

b)应在床头设置防走失和防跌倒的标识。

c)应在患者身上携带紧急联系人电话。

d)宜每天陪伴患者散步、做喜欢的活动,不宜限制和使用身体约束。5.3.2藏/储藏物品

a)应保管好危险物品及患者认为重要的个人

文档评论(0)

馒头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23004103100003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