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从“记体”到“辩体”《石钟山记》解析
[摘要]从原作到海量赏析资源,《石钟山记》受到的现象级关注深刻地影响着教师的教学设计,这种复杂局面导致教学设计过泛、过空等问题频繁出现。从文体特征出发,将“游记”和“论述”合体无疑是该文最大的特点,在教学设计实践中,应对此作广泛深入的价值考量,进行科学合理的教学资源摘取,以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关键词]记体;辩体;《石钟山记》
《石钟山记》入选语文教材以来,引发了持续不断的教学资源筛选讨论热。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将其编入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三单元,该单元罕见地突出“任务群”——全部编排中国古代经典散文,所选篇目综合考虑了源流、思想、艺术诸多方面的因素,从一定层面上呈现了中国古代散文的发展脉络。散文概念之“泛”与文体知识之“虚”常常困扰着众多的一线教师,作为单元总结篇,该文颇具意味,关于其教学资源选取的探索具有相当突出的普遍意义。
一、《石钟山记》所引发的现象级海量论述
自北宋成文以来,该文引发了从普通人到名家的大量追捧和讨论,纵观这些论述,它们大多就以下方面展开。
第一,背景探究。一般认为,“乌台诗案”给苏轼留下不可磨灭的阴影,贬官黄州,他是带着心理负担上路的,而内迁汝州选择“沿流入淮,溯汴至雍丘、陈留间,出陆,至汝”(《与王文甫书》)这样的路线,数倍里程的绕行只为那份送子会弟的亲情。《石钟山记》全文不见消极与愤恨,难得的积极心态和这种亲情慰藉不无关系。另外,他的至交高僧佛印于熙宁前曾在石钟山宝钟寺任住持,不排除他们曾为石钟山得名进行过交流,满腹经纶的佛印也许贡献了不少疑点,甚至直接推动了苏轼的探索欲望;而亲临现场考证其得名缘由与苏轼“好读善思”“不懈探索”惯常作风相呼应,文中如愿游山的喜悦和获得真相的激动很好地印证了这点。这些信息提醒我们今天的教者,不可忽略那个真切实在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第二,思想意义。一般认为,作品表现了作者深入险境的探索精神和注重实地考察的科学态度。当然也有一些非主流观点,如认为作品是对“乌台诗案”只凭主观臆断,罔顾生命尊严,随意践踏人格的恶行的无声回击等。总的来说,因作品内容具体,表述清晰,该问题并非出现太多的分歧。
第三,艺术特色。因苏轼位列唐宋散文八大家,更因主流认为北宋散文代表中国古代散文的成熟样式,加之苏轼引“辩体”入“记体”的尝试让人大开眼界,长久以来,作品的艺术表现引发了大量的论述,这些阐释极大地丰富了唐宋散文理论。自该文入选高中语文教材后,各类教材教法类论著更是从有效教学出发,对艺术表现进行阐释解读,如作品的结构特点,比喻、虚实、拟人、烘托等文学手法,遣词造句的技法,抒情主人公形象等。
第四,谬误辨证。如严华银[1]在《〈石钟山记〉“其遗踪”辨正遗踪》中指出,文中的“遗踪”应解释为“郦道元留下的游踪”,而不是《教学参考书》(人教社)所译的“那地方”,作者对此观点给出了多种理由。学者黄进德则认为,苏轼对山名由来的解释并不正确,他引述大量的文献,并回顾诸多名人的考证,列举了他们或从形出发、或从声出发所进行的解释,在比较分析中指出苏轼等人的考察受到时令等限制,缺乏普遍意义。
第五,细节解读。如周文志[2]就对作品中的“三笑”细节作了深入细致并令人信服的剖析。
第六,质疑问难。如黄志鹏[3]就对“魏庄子之歌钟”提出疑问,认为实为“魏献子之歌钟”,而“莫夜月明”应为“其夜月明”。
第七,知识考证。如张学飞[4]在解读文中拟声词“噌吰”时,认为作者巧用了古人“反切”注音技巧,“噌吰”之声实为“cóng”“cóng”之声,作者类比了“钟馗”等词的发音特点,其论述充满新意。
第八,山名探考。自汉代出现此山名以来,其得名由来就备受关注。苏轼之前影响最大的当数其文提到的郦道元和李渤了,自苏文诞生后,历代学者对山名的考察更是火热。考察总的来说包括“以形定名”“以声定名”“声名结合”三个方面,而各种考据材料蔚为壮观。
第九,与山命名有关的古诗词搜集与释读。如学者张小华[5]就对75首清代诗歌进行统计与分析,探讨了《石钟山记》对清代鄱阳湖诗歌创作的影响。
第十,摹声技巧赏析。大量学者注意到作品在摹声上独具特色,双声叠韵词的选用显然是有意为之,而拟声词的选用堪称一绝,以形容词描写声音也在该文中显得十分经典。
第十一,文体辨析。围绕文体讨论主要体现在“山水游记”和“论述文”上,这种辨析在中学语文的分文体教学里必须引起重视。关于该问题,清代学者浦起龙在《古文眉诠》中提到的“以记体为辩体”说,似乎对该文的文体教学有着不可小觑的启发意义。
二、文本教学资源选用的常见出发点
第一,课程标准。该点是最基本的出发点,无需多言。
第二,教材的选编意图。《石钟山记》被安排在部编版语文教材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三单元最后一课,该单元任务群是“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人文主题是“至情至性”,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生活教育”思想指导下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策略.docx
- “五育融合”视域下语文课堂浸润式教学应用策略.docx
-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docx
- 《蜀相》谁是“英雄”?解读.docx
- 《约客》的禅意理趣.docx
- 2024年高考新课标I卷语文作文思维核心素养及其关键能力探究.docx
- OMO模式推进高中整本书阅读教学探究.docx
- 虫人难辨悲喜难分.docx
- 初中语文话题作文写作教学管窥.docx
- 初中语文群文阅读与微写作的融合实践.docx
- 2024_2025学年高中政治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7.1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课时分层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doc
- 中医感冒课件完整版.ppt
- 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3第11单元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和文艺第34讲宋明理学课时跟踪含解析新人教版.doc
- 2024_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三单元区域联系与区域发展第二节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__以亚太地区为例课时检测含解析鲁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二册.doc
- 2025年短保面包公司发展战略和经营计划.docx
- 2025高一历史寒假作业同步练习题古代商业与经济政策含解析.doc
- 2025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二单元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第1讲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__以黄土高原为例学案鲁教版.doc
- 2025届高考英语二轮复习专题讲义全程跟踪专题五形容词副词和数词.doc
- 东菱SY10-2型冲击台操作手册.docx
- 经络穴位:中医护理的健康开关.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