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词》探微
望江南?超然台作
(宋)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词》探微
“诗酒趁年华”一句出自苏轼的《望江南?超然台作》。熙宁七年秋,苏轼由杭州移守密州。次年八月,他命人修葺城北旧台,并由其弟苏辙题名“超然”,取《老子》“虽有荣观,燕处超然”之意。这正符合了苏轼豁达超脱的襟怀和“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的人生态度。“超然”二字也伴随了苏轼一生并贯穿在他作品的始终。
《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词》(以下简称《苏轼词》)一书由古典文学大家叶嘉莹主编,其弟子陆有富作注,台海出版社出版,是一本系统、全面普及苏轼词的读本。每个中国人心中,都有一个苏东坡。我也爱读苏词,常读常新。直到读到《苏轼词》这本书,才发现编者对苏词研究之深入,编排之用心。我所读所思,不过见微,今就写下自己对此书的一些浅薄理解。
一、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书本一翻开,第一张就是一幅苏轼的小像,带你走进苏轼的诗词人生。公元1037年,四川眉山诞生了一位千古奇才——苏轼。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苏轼是难能有二的存在,他是文坛少有的“全才式艺术巨匠”。其诗词“开豪放一派,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诗人登高望远,举首浩歌,超乎尘垢之外”(胡寅《酒边词序》);其散文波澜起伏,落笔绝尘,纵意所如,多发妙理新意,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其善书画,位列“宋四家”之首,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这奇才孕育之时,我国文化的两大源头——儒、道二家正如双峰并峙、二水分流,共同影响着文人根骨的塑造。儒家积极进取的入世态度有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泰伯》)道家清静无为的出世态度则有“人能虚己以游世,其孰能害之!”(《庄子?山木》)通读《苏轼词》,就能发现苏轼性格中这两种不同特质:一种是儒家奋发有为,以天下为己任,虽遇艰危而不悔的用世之志意;另一种则是道家不为外物之得失荣辱所累的旷观之襟怀。前者是他欲有所为之时的立身之正途,后者则是他不能有为之时的慰藉之妙理。此二种特质在他的词中相反相成,交汇融合。
苏轼一生所留下的著述极多,各体作品都有杰出的成就,词在他的全集中所占的比例并不大。但较之其他体式的文学作品,这本《苏轼词》却非常有代表性地表现了他的用世之志意与旷观之襟怀。“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密州出猎》)“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念奴娇?赤壁怀古》)“旌旆满江湖。诏发楼船万舳舻。投笔将军因笑我,迂儒。帕首腰刀是丈夫。”(《南乡子》)这类抒写他慷慨意气和壮志豪情的词,正反映出他用世之志意。然而,苏轼一生饱经忧患贬谪,受道家超然旷观思想的影响,他在困穷斥逐之中,未尝迷失彷徨,并找到精神超脱的出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水调歌头》)“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西江月》)“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定风波》)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当怀兼济天下之心;但“以天下为己任”之志受到打击挫折后,则当处虚静,强而为之不如无争无为。苏轼正是把儒家用世之志意与道家旷观之精神结合融汇,才能在风雨忽至,朋友深感狼狈时毫不在乎,吟咏自若,缓步而行,“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定风波》);以亲密的友情来驱散迁客的苦情,以久惯世路的旷达之怀来取代人生失意的哀愁,“待闲看秋风,洛水清波。好在堂前细柳,应念我,莫剪柔柯。仍传语,江南父老,时与晒渔蓑”(《满庭芳》);不被痛苦压倒,不以世事萦怀,“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临江仙》)。人生如逆旅,然而他终以温厚的入世情怀和超旷的俊逸才思消解了。
二、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
书本翻开第二页,就是叶嘉莹先生给读者的寄语:
我亲自体会到了古典诗词里面美好、高洁的世界。我希望能为年轻人打开一扇门,让大家走进去,把不懂诗的人接引到里面来。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只有内在的精神和文化方面的美,才是永恒的。
——叶嘉莹
古往今来,无数后辈钻研解读《苏轼词》,但叶嘉莹的解读成为不可忽略的色彩。她是“诗词的女儿,风雅的先生”;她被称为中国最后一位“穿裙子的士”;“感动中国”对她的颁奖词写道:“续易安灯火,得唐宋薪传,继静安绝学,贯中西文脉。”可以说谈及古诗词,必提叶嘉莹。
《苏轼词》一书以学界公认的龙榆生《东坡乐府笺》为底本,收录苏轼核心词作202首。作为诗词普及读物,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25《饮湖上初晴雨后》教学设计.docx
- 2025《稚子弄冰》创新课堂课例分享.docx
- 2025《祖父的园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x
- 2025PEP新教材三下 Unit 3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Part A).docx
- 2025PEP新教材三下Unit3单元整体教学设计(Part B).docx
- 2025STEAM+创意写作《跳舞的鸡蛋》教学设计.docx
- 2025部编版初中语文《往事依依》教学设计.docx
- 2025部编版初中语文新教材七下第二单元写作:乡情(8篇).docx
- 2025部编版小学语文新教材一下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三》核心素养教学设计.docx
- 2025创设情境支架 厚实文言文教学——《精卫填海》教学设计.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