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非金属矿行业绿色矿山建设规范》编制说明.pdf

《非金属矿行业绿色矿山建设规范》编制说明.pdf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非金属矿行业绿色矿山建设规范

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

(一)任务来源

2024年7月29日,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印发《2024年度自然资源

标准制修订工作计划的通知》(自然资办发〔2024〕36号),《非金属

矿行业绿色矿山建设规范》行业标准修订项目立项,计划号202418015,

该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提出,全国自然资源与国土空间

规划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C8/TC93)归口管理,承担单位为中国地质

科学院郑州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等单位负责起草。

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郑州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中国

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协会等。

起止时间:2024年7月-至今

2024年7月,本标准被列入2024年自然资源部标准制定计划,

标准计划号:202418015。

标准类别:管理。

国际标准分类号:73.020。

归口单位:全国自然资源与国土空间规划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执行单位:全国自然资源与国土空间规划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主管部门:自然资源部。

1

(二)协作单位及起草人所做工作

中国地质科学院郑州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牵头编制《非金属矿行

业绿色矿山建设规范》,中国地质科学院郑州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

自然资源部矿产资源保护监督司、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自然资源经

济研究院、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协会、浙江省地质院、中国矿业联合会、

山东省地质科学研究院等多个单位共同参与且提供协助。

起草人吕振福确定本标准的主体框架及主要内容,李作敏负责把

控本标准的细节内容、关键内容及编制本标准。武秋杰、丁国峰、张

博冉、刘航涛负责资料整理等。

(三)修订背景

2017年3月,自然资源部(原国土资源部)、财政部、环境保护部

等6家单位发布《关于加快建设绿色矿山的实施意见》,要求生产矿

山加快升级,树立千家科技引领、创新驱动型绿色矿山典范,逐步形

成矿山建设的新格局。至2024年初,我国建成了1000余家国家级矿山,

3000余座省级及以下绿色矿山。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推进和矿业

领域绿色低碳的发展,2024年3月,自然资源部联合生态环境部、财

政部等6家单位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绿色矿山建设的通知》(以

下简称通知),通知中明确资源保护、绿色发展、节约集约以及综合

利用的原则,要求全面推进绿色矿山的建设,并提出健全完善绿色矿

山的行业标准和评价指标,现行《非金属矿行业绿色矿山建设规范》

已不能满足新政策的实施以及关键内容的规范要求,对其修订是落实

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矿业领域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要求的重

2

要工作,同时立足新发展、聚焦新要求,通过标准进一步规范指导绿

色矿山的建设。

(四)主要工作过程

根据自然资源部矿产资源保护监督司工作部署,由中国地质科学

院郑州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牵头成立《非金属矿行业绿色矿山建设规

范》起草组,中国地质科学院郑州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自然资源部

矿产资源保护监督司、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协会等多个单位共同参与。

1.起草阶段

2023年7月,起草组广泛收集资料,针对《关于进一步加强绿色

矿山建设的通知》开展学习,领会重要内容,分析我国绿色矿山建设

的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2023年11月,开展《关于进一步加强绿色矿

山建设的通知(征求意见稿)》的研读和学习。2023年底,中国地质

科学院郑州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向全国自然资源与国土空间规划标

准化技术委员会提交标准立项申请,根据《国家级绿色矿山建设评价

指标》界定了《非金属矿行业绿色矿山建设规范》的适用范围和研究

要点。

2024年3月、7月、8月,起草组赴杭州、济南、石家庄、合肥、昆

明、贵州等地,到浙江省自然资源厅、浙江省地质院、山东省自然资

源厅、山东省地质科学研究院、河北省自然资源厅、河北省煤田地质

局环境地质调查院、河北省水文工程地质勘查院(河北省遥感中心)、

安徽省自然资源厅、安徽省煤田地质局环境地质调查院、安徽省绿色

矿山工程研究中心、云南省自然资源厅、云南省国土资源规划设计研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502613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