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项目五中国现代建筑中国现代建筑指的是从年新中国成立.pptx

项目五中国现代建筑中国现代建筑指的是从年新中国成立.pptx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现代建筑指的是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直至目前这段时间的建筑活动。1949年新中国成立标志着中国建筑历史进入了一个新历史阶段,但是,政权的更替并没有割断中国近代、现代建筑历史的延续与发展。现代建筑的设计仍然是在近代建筑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利用先进的建筑材料、工艺与技术,同时受到西方现代主义建筑思潮的影响,表现为既有西方现代主义建筑风貌,又不失本民族建筑文脉的强烈特征。

项目五中国现代建筑

计划经济

任务一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建筑实践与思潮

新中国成立之初,百业待兴。在计划经济体制的主导下,大规模的国家经济建设为建筑设计提供了极为宽广的发挥空间,推动了建筑业的蓬勃发展。加之人民政府对整个建筑行业和设计师的个人创作持以宽容的态度,因而短期内便涌现出许多功能形式设计合理的优秀建筑作品,如北京和平宾馆、北京儿童医院、上海同济大学文远楼等。新时期的中国现代建筑在数量、规模、类型、地区分布及现代化水平上都突破近代的局限,展现出崭新的姿态。同时,建筑在延续早期传统的基础上也出现了很多变化,其中对苏联经验的学习、对民族形式与国际式的争论,以及各类运动的本阶段创作领域最为突出的历史现象,由此也为我们留下了很多值得总结和回味的经验与教训。

三种经典建筑风格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爱国主义与民族传统紧密结合,传统建筑文化复兴浪潮再度兴起,诞生了一批与20世纪30年代复兴风格类似的复古主义建筑作品。与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固有形式”运动相比,此类作品已不再使用宫殿式的风格,大部分为混合式的折衷主义风格,即以“宫殿式”大屋顶表现民族形式和采用平屋顶略加传统构件、纹样装饰的“现代化的中国建筑”,此外还少量出现了具有装饰符号特征的作品。它们堪称中国现代建筑文化中的“红色经典”。可以归纳为三种具有强烈政治色彩的经典建筑风格模式,即以官式大屋顶表现民族形式、西洋古典主义构图加中国传统细部装饰和直接模仿苏联的建筑形式。

一、政治导向下的三种经典建筑风格模式

官式大屋顶

在传统建筑文化复兴中,以传统大屋顶表现民族形式的模式达到高潮。其特征为,主体建筑采用大屋顶、墙身和基座三段式构图。屋顶一般铺设琉璃瓦,细部处理大量吸收传统形式,如须弥座、汉白玉栏杆、斗栱、檐椽、飞檐椽和油漆彩画等,建筑气势雄伟、具有强烈的纪念性。

(一)以官式大屋顶表现民族形式



重庆西南大会堂坐落于重庆市政府对面的马鞍山上,由建筑师张嘉德等主持修建。

(一)以官式大屋顶表现民族形式



北京友谊宾馆位于北京西郊,建筑面积2.4万米,客房380间,是接待苏联专家的招待所。

(一)以官式大屋顶表现民族形式



(一)以官式大屋顶表现民族形式

十大工程

1955年,赫鲁晓夫上台后,前苏联开始清算斯大林时期的复古主义建筑文化遗产,中国也掀起了“反浪费”运动,清算以“大屋顶”为代表的复古主义、形式主义的建筑设计,主张在建筑领域采用更为符合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注重功能性的“节约”形式,提倡快速设计、快速施工的工作风格。以“宫殿式”大屋顶表现民族形式被当做复古主义典型而受到批判,而现代建筑体量运用传统构件和装饰纹样适当加以点缀,则成为20世纪50-60年代民族形式建筑的一种新的表现。“中国式大屋顶”不再被当做体现中国特色的唯一途径。中国建筑家在世界潮流的激励下努力探索新技术、新结构和新风格。

一、政治导向下的三种经典建筑风格模式

十大工程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为迎接新中国成立十周年兴建的北京“十大工程”,大屋顶的民族形式再度被唤起,出现包括人民大会堂、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全国农业展览馆、民族文化宫、民族饭店、钓鱼台国宾馆、北京火车站、北京工人体育场和华侨大厦等“十大建筑”。这十座建筑大多不同程度地在外观上体现了民族特色,是“民族主义形式社会主义内容”建筑思想的具体体现,具有了一定的时代意义。虽然这些建筑不可避免地受到了苏联的影响,但通过设计家们的努力还是较好地突破了苏联设计模式的局限,将民族传统建筑和装饰风格与新时代的审美要求做了很好的结合。

一、政治导向下的三种经典建筑风格模式



整个建筑充满着浓郁的民族神韵,宛如翱翔蓝天的大雁,是传统及建筑与现代高层建筑相结合的成功范例。

(一)以官式大屋顶表现民族形式



使整座建筑外观轻盈而不轻佻,端庄而不笨重,比例和谐,恰到好处。既使用了现代化的结构又兼顾了民族传统式样,是中西风格结合的典范。

(一)以官式大屋顶表现民族形式

中国美术馆设计者戴念慈借鉴了中国古代高台建筑的形式手法,对整体造型与细部装饰进行了精致地推敲,中国美术馆的设计选择了简化台基、殿身部分,保留屋顶的处理手法。成功地将平顶、攒尖、卷棚歇山等屋顶形式与现代建筑相融合,有效地削弱了传统大屋顶的压抑感,做到化整为零,错落有致,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学海无涯苦做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职业教育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