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24-2025学年重庆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联合检测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2024-2025学年重庆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联合检测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1.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

PAGE

PAGE1

重庆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合检测

历史试题

历史测试卷共4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据考古发现,在河姆渡文化遗址中普遍发现有稻谷、稻壳及稻叶、稻茎的堆积,最厚处达七八十厘米。还发现有大量野生植物的果实及野生动物的骨骼,包括象、犀牛等热带动物的遗骸。这一考古发现说明河姆渡文化()

A.最早驯化并且种植水稻 B.原始农耕与渔猎、采集并行

C.处于父系氏族社会阶段 D.与南方热带地区有物质交流

【答案】B

【解析】

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石器时代的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河姆渡文化遗址中发现的稻谷等堆积表明了农耕的存在。同时野生植物果实和野生动物骨骼的发现,说明当时人们也从事渔猎和采集活动。B项正确;仅凭材料信息无法直接得出河姆渡人最早驯化并且种植水稻的结论,表述不准确,排除A项;父系氏族社会是指在氏族社会中,男子在社会和家庭中占据主导地位,财产按照父系继承,世系随父系计算的社会形态。仅凭材料中的信息无法判断河姆渡文化是否处于父系氏族阶段,排除C项;热带动物遗骸可能是某种形式的物质交流,也可能是气候和环境变化的结果,排除D项。故选B项。

2.西周初年曾进行两次大规模的分封,情况如下表。对于西周初年的分封,认识正确的是()

周武王克商,对先代贵族的册封,称为“褒封”

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

周公平定武庚(殷商遗民)及“三监”叛乱后册封宗族子弟和功臣,称为“实封”

武王的弟弟康叔被封在殷商故都,建立卫国;召公奭被封到邶,建立燕国:周公之子伯禽被封到曲阜建立鲁国;开国元勋功臣姜尚被封在营丘,建立齐国

A.褒封封国是西周分封的主体 B.实封是对原有统治势力的承认

C.褒封体现了血缘政治的原则 D.实封加强了周王对地方的管理

【答案】D

【解析】

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周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周公平定武庚(殷商遗民)及‘三监’叛乱后册封宗族子弟和功臣,称为‘实封’”可知,实封是根据血缘政治的原则,将宗族子弟册封到各地建立诸侯国,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从而拱卫西周的统治,D项正确;“实封”封国是西周分封的主体,排除A项;据材料“周武王克商,对先代贵族的册封,称为‘褒封’”可知,褒封是对先代贵族的册封,是对原有政治势力的承认,排除B项;实封体现了血缘政治的原则,排除C项。故选D项。

3.《汉书·循吏传》记载“(文翁,蜀郡太守)修起学官于成都市中,招下县子弟以为学官弟子……蜀地学于京师者比齐鲁焉。至武帝时,乃令天下郡国皆立学校官,自文翁为之始云。”下图为成都羊子山汉墓出土画像砖《文翁讲学图》拓片,该文物可以用于印证()

A.统治者崇文重教的理念 B.九品中正制的全面推行

C.成都成为全国文化的中心 D.四川地区私学的发展兴盛

【答案】A

【解析】

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汉代(中国)。据题干及结合所学可知,汉代画像砖《文翁讲学图》与《汉书》关于文翁兴学的记载相互印证,说明汉武帝时期推崇儒学,在郡国设立官学,崇文重教,A项正确;九品中正制全面推行是魏晋以来,排除B项;只依据官学兴办不能说明成都是全国的文化中心,排除C项;文翁兴学是办官学而非私学,排除D项。故选A项。

4.《资治通鉴》中概括记述了北魏孝文帝改姓氏的措施,“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这一记述反映出北魏统治者()

A.维护鲜卑族特权地位 B.试图缓和社会矛盾

C.具有华夏认同的理念 D.重视学习儒家文化

【答案】C

【解析】

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北魏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北魏统治者改汉姓,拓跋氏改为元氏,理由是魏之先祖出于黄帝,与汉族同源共祖,这反映了北魏的统治者具有华夏认同的理念,C项正确;改姓元氏是在向华夏文化靠拢,试图将鲜卑族纳入华夏文化体系,并没有突出鲜卑族的特权,排除A项;改姓元氏更多的是在文化层面的变革,不是缓和社会矛盾的直接措施,排除B项;鲜卑族改汉姓主要是在民族起源和文化认同上与华夏民族建立联系,而不是针对儒家文化学习的体现,排除D项。故选C项。

5.据史书记载:976年宋太祖下令“宴从臣于会节园,还经通利坊,以道狭,撤侵街民舍益之”:1079年,朝廷开始征收“侵街钱”,宋徽宗时期(1082-1135年)则征收“侵街房廊钱”。上述变化反映出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xiaoyez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