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24_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思想宝库第1课孔子与老子练习含解析岳麓版必修3.docxVIP

2024_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思想宝库第1课孔子与老子练习含解析岳麓版必修3.docx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8

第1课孔子与老子

课后篇巩固探究

学业水平引导

1.《礼记》载,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一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这反映出孔子提倡()

A.正名 B.非攻

C.仁 D.礼

解析材料体现了孔子反对苛政,这反映出他提倡“仁”的思想。

答案C

2.《论语·乡党》载,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马夫属“圉”,为最下等级之人。孔子关切人而不关切马,这主要体现了()

A.孔子主见同等对待下人

B.春秋时奴隶地位提高

C.孔子“仁”的主见

D.孔子反对等级差别

解析抓住题干中的“关切人”这一信息进行分析,“关切人”就是“爱人”,属于孔子“仁”的主见。

答案C

3.杨绛在其著作《走到人生边上——自问自答》中说:“孔子出门必坐车。”孔子的这一行为最能体现儒家思想的()

A.礼 B.仁 C.中庸 D.德治

解析“孔子出门必坐车”反映了孔子注意等级,强调礼仪,这符合儒家思想中的“礼”的主见。

答案A

4.清代考据学家章学诚《校雠通义》(雠,chóu,校对)中说:“后世文字,必溯源于六艺,六艺非孔氏之书,乃《周官》之旧典也。《易》掌太卜,《书》藏外史,《礼》在宗伯,《乐》隶司乐,《诗》颂于太师,《春秋》存乎国史。”这段文字揭示的社会文化状况是()

A.有教无类 B.学在官府

C.私学兴起 D.百家争鸣

解析依据材料信息“六艺非孔氏之书,乃《周官》之旧典也”,可知材料认为六艺在孔子之前出现,另外,材料中“太卜”“外史”“宗伯”是官职名,故这段文字揭示的社会文化状况是学在官府,选B项。

答案B

5.“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冬则温,夏则清,晨则省,昏则定。”这是清代《弟子规》中的句子,反映了当时的教化()

A.激励儿童全面发展 B.注意儒家伦理教化

C.提倡进行家庭教化 D.渗透天人感应思想

解析材料中强调要孝敬父母,这体现了当时的教化注意灌输儒家伦理思想。

答案B

6.道家创始人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表明他()

A.强调“大一统” B.推崇法的作用

C.主见顺应自然 D.信任天人感应

解析本题考查对老子思想主见的理解实力和阅读材料获得有效信息的实力。材料主要说明白老子主见顺应自然。

答案C

7.“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有为,是以难治;人之轻死,以其生生之厚,是以轻死。”材料表明老子()

A.政治上提倡“无为而治”

B.提出任何事物都有冲突对立的两个方面

C.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本原的哲学家

D.认为冲突双方不能相互转化

解析材料反映了“食税之多”“有为”“生生之厚”的弊端,可见老子是希望统治者削减赋税,爱民、无为,这符合老子政治上“无为而治”的思想。

答案A

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春秋、战国的“礼坏乐崩”是“百家争鸣”的前奏。……中国学问阶层刚刚出现在历史舞台上的时候,孔子便已努力给它贯注一种志向主义的精神,要求它的每一个分子——士——都能超越他自己个体的和群体的利害得失,而发展对整个社会的深厚关怀。

——摘编自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

材料二两千多年前,孔子有一次谈到自己的梦:“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在王室衰落、群雄并起绽开综合国力竞赛的时代里,即使渊博才智如孔子,要在鲁国一国领先建成“礼乐之邦”,难免偏离历史方位,近于空谈,无助实干。

(1)材料一中,相对于西周的“士”而言,春秋战国时期的“士”有何新发展?结合所学学问,简述孔子所希望建立的志向社会。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学问,分析孔子的志向“近于空谈,无助实干”的缘由。

参考答案(1)发展:春秋战国时期的“士”发展成为一个有志向主义精神、对整个社会有深厚关怀的学问分子阶层。志向社会:孔子提出“仁”和“礼”的学说,希望统治者能够“克己复礼”,推行德治,从而在人人道德自觉的基础上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

(2)春秋时期是社会变革时期,统治者热衷于强化中心集权和加强对人民的限制,儒家思想在当时未能适应形势和统治者的须要。

实力素养拓展

一、选择题

1.孔子认为周礼是志向的制度,“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这一思想提出的政治背景是()

A.诸侯不满封号,纷纷改称“王”

B.分封制、宗法制遭到破坏

C.铁农具和牛耕出现并逐步推广

D.王室衰微的迹象起先出现

解析孔子生活在春秋战国时期,针对春秋战国礼崩乐坏的局面,孔子主见复原周礼,故B项正确。

答案B

2.孔子认为,夏、商、周三代,殷商继承夏代的礼制,但有所损益;周继承了殷商的礼制,也有所损益。这反映了孔子(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98****705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分享优质文档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