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24_2025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8课兰亭集序1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docVIP

2024_2025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8课兰亭集序1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doc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5

第8课兰亭集序

【教学设计】

一、设计说明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作为书法作品,历来为人推崇,被尊为“墨皇”,有“天下第一行书”之誉。其实,作为入选教材的文章,它也是文辞美丽,识见高远,喜闻乐见。如何在详细教学过程中妥当处理好“文”“言”关系,打破传统机械的先“言”后“文”教学模式,的确值得探讨探讨。笔者以“文言相融相生”为教学理念指导,试图将“因言释文”和“因文晤言”相结合,另辟一条文言教学蹊径。

二、教学目标

1.理解并驾驭写景言情时关键词语(重点文言词语)的作用及影响。(“因言释文”)

2.在了解兰亭宴会的基础上,理解作者感情由乐转悲的缘由及在深厚的感叹中暗含的人生哲理。(“因文悟言”)

3.了解课文骈散并行而以散为主的行文笔法。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素有“书圣”美誉的王羲之不仅擅长书法,也擅长诗文。书法作品《兰亭集序》被后世评论者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出示临摹图),只惋惜我们看到的是临摹本,据说其真迹已随唐太宗葬入昭陵。但是,作为散文佳作的《兰亭集序》喜闻乐见,流传至今,《兰亭集序》可谓“文质双绝”。下面,我们就来一同观赏这篇文章。

二、审读课题

提问:“兰亭集序”这一标题如何断句?(或问:这是一种什么文体?从文中哪几句话能看出来?)

明确:“兰亭/集序”还是“兰亭集/序”?A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B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C故列叙时人。

(驾驭“序”这种文体、书序与赠序的区分;为下文“兰亭集会”绽开铺垫。)

三、朗读课文,研习文本

1.朗读课文,提问:《兰亭集序》与通常的序文有什么不同?

明确:最大的不同是,文章由事及理,从一次宴会上升到对生死的思索。

2.文中作者是如何从一次宴会上升到对生死的思索的?(或者问:作者情感改变的过程是怎样的?)

明确:作者的情感改变有一个由乐到痛再到悲的过程。作品是以作者的情感为主线来建构的。

接下来详细研读作者是怎样表达这三种不怜悯感的。

(1)第一部分

①提问:本文记叙了一次兰亭集会盛况,这是一次怎样的集会?何以见得?最好用原文回答。

明确:良辰—美景—佳处—乐事,“信可乐也”。

师生共同研习如下:

良辰:“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即东晋穆帝永和九年三月三。结合“癸丑”,简介古代干支纪年及相关学问。

佳处:“会稽山阴”即浙江绍兴,兰亭在绍兴兰渚山,据说勾践曾经在那里种过兰花。

乐事:“修禊事也。”古人规定三月上旬的巳日为修禊日,但三国魏以后用三月三日,不再用“巳日”。(提问:春天在古代分几个阶段?明确:孟—仲—暮。)

人物:“群贤毕至,少长咸集。”重点落实“咸”字。

美景:“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映带左右”。说明词语并板书,重点落实研习“修竹”“清流”。

明确:作者用简洁雅净、铿锵有致的语言,写出了宴集之地美丽的自然风光。崇山峻岭,气概高峻;茂林修竹,幽深静谧;澄澈溪流,干净明朗;湍急的流水,飞花溅玉。这些景物澄澈明朗而又朝气盎然。

②赏析:“引以为流觞曲水……”

我国古代文人有流觞而饮、吟诗作赋之雅俗。贤士聚会免不了酒与诗,酒是感情的催化剂,诗是感情的产品。流觞曲水(把盛着酒的酒杯放在水面上循曲水而下,流到谁的前面,谁就取来饮酒),贤士纷纷临流赋诗。虽无丝竹管弦之乐,然而可以“畅叙幽情”,各抒怀抱。(补充“流觞”一词:江河发源处水浅,仅能浮起酒杯。后来比方事物的起源、起先。)

③出示“流觞曲水”图片:要求学生绽开想象,作一段宴会场景描写,然后与原文比较,从中理解一些文言词语的文化意味。

明确:看到这幅图,我们仿佛回到兰亭集会上,仿佛看到了那些雅士们儒雅的风度和诗意人生,他们的聚会成为千古美谈,直到今日,每年三月三日,还有很多书法家、画家、文学家都汇合此地。

“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惠风”:“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洲。”只有春风才算得上惠风。)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要求学生翻译此句,并分析“俯”“仰”所指,同时体会这两个骈散结合的句子。)

小结:有人说,自然是心灵的风景。的确,自然是人的心灵的外化,诗人和艺术家笔下的风景,往往不是纯粹的客观外物,而是贯注了诗人和艺术家心情的情致化之景,是主客观交融的产物。中国传统美学和哲学都特殊强调天人合一。自然的存在与人类休戚相关,它体现了人的精神生活,展示了人的精神品行。

(2)其次部分

人们常说“好花不长开,好景不长在”,“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第一段宴会描写是如此欢快自由、酣畅淋漓。为什么这一段却让我们咀嚼到痛感呢?

①提问:接下来一段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找出最能体现作者情感的一个字。

明确:“痛”。那么是痛心、痛惜还是哀思?先不忙回答,看看作者因何而痛?

人要真实地生活在现实里,总要与各种人打交道,这就是世俗生活。如何面对世俗生活,作者概括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98****674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