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高考语文复习诗词鉴赏《璧池望秋月》含答案.docx

高考语文复习诗词鉴赏《璧池望秋月》含答案.docx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考语文复习诗词鉴赏《璧池望秋月》含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9分)

璧池①望秋月

张子容②

凉夜窥清沼,池空水月秋。

满轮沉玉镜,半魄③落银钩。

蟾影④摇轻浪,菱花渡浅流。

漏移光渐洁,云敛色偏浮。

似璧悲三献⑤,疑珠⑥怯再投。

能持千里意,来照楚乡愁。

【注】①璧池:古代学宫前半月形的水池,借指太学和皇帝的选士之所。②张子容:湖北襄阳人。③半魄:半圆的月亮。④蟾影:月影。⑤三献:楚人卞和多次将和氏璧献于楚王而楚王不识,因而卞和感慨“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⑥疑珠:在夜里把明珠投到人们跟前,人们因为怀疑而不拾取。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本诗即景命题,并且开头两句中的“清沼”“月”等意象和“窥”这个动作与诗题“璧池望秋月”的内容相呼应。

B.本诗以池中秋月为主要描写对象,诗人使用了“沉”“落”“摇”“浮”等动词来极力描摹水中秋月的各种状态。

C.本诗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来写景,将池中的月亮比作玉镜和银钩,满月则其形似镜,半魄则其状如钩,生动形象。

D.本诗七、八句描写随着时间推移,烟敛云收之后,越发皎洁明亮的月光随水波浮动的景象,光影变幻,绮丽绚烂。

【答案】D

【解析】选D。本题考查分析理解和赏析诗歌内容的能力。D项,“绮丽绚烂”错误。第七、八句所写月光皎洁明亮,随水波浮动的景象,并无绮丽绚烂的特点。

(2)(鉴赏表达方式)本诗在抒写愁情时较为含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寓情于景。清秋凉夜,池水空明,诗人通过对清沼秋月的描写,营造出凄冷的意境,寄寓自己的悲愁。②用典抒情。诗人借用卞和多次献璧而楚王不识、明珠暗投在路上而行人不取的典故,含蓄地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悲愁。③托物抒情。明月如珠似璧而没有人欣赏,流光千里来相照,牵动诗人的孤独悲苦,表达了诗人的失遇之悲和漂泊之愁。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情感表达方式的能力。应考虑到常见的情感表达方式如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抒情和修辞方面等。具体作答时应重点分析诗句所选取的意象、表达情感的词。本诗前八句内容主要写景,清秋之夜“窥清沼”,发现一轮水中秋月。后面集中来写水月,如用了“沉”“落”“摇”“浮”等动词来描摹水中秋月的各种状态。在这样的清秋之夜,目睹这清沼秋月的各种状态,营造出凄清的意境,目睹这一切,诗人生发出愁绪。“似璧悲三献,疑珠怯再投”,结合注释⑤“楚人卞和多次将和氏璧献于楚王而楚王不识”及⑥“在夜里把明珠投到人们跟前,人们因为怀疑而不拾取”分析,运用卞和多次献璧于楚王而楚王不识及人们因为怀疑而不拾取“夜投明珠”的典故,说明人们因为不识货或怀疑而导致错失宝物,诗人是有才能的人,却没有遇到赏识他的人,抒发怀才不遇的愁绪。托物抒情。清秋之夜,这样的明月,就如同前面说的和氏璧和明珠一样,遇不到赏识的人,得不到重视,借物抒发诗人失遇之悲。“能持千里意,来照楚乡愁”,流光千里来相照。抓住“楚乡愁”分析,诗人此时应该是漂泊在外,看到这样的明月,自然引发诗人的思乡之情,抒发漂泊之愁。

文档评论(0)

186****127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