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DB34∕T 3737-2020 大豆品种耐旱性与耐热性评价体系技术规程.docxVIP

DB34∕T 3737-2020 大豆品种耐旱性与耐热性评价体系技术规程.docx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ICS65.020CCSB15

34

安徽省地方标准

DB34/T3737—2020

大豆品种耐旱性与耐热性评价体系

技术规程

TechnicalProcedureofEvaluationSystemofDroughtandHeatToleranceof

SoybeanGermplasms

2020-11-27发布2020-12-27实施

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I

DB34/T3737—2020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安徽农业大学提出。

本文件由安徽省农业标准化专业委员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安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合肥市农业经济技术监督管理总站、淮北双收种业有限责任公司、安徽永民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李佳佳、王晓波、邱丽娟、李英慧、刘章雄、张俊、张文明、汪明华、赵敬会、邵文韬、程安东、黄岩、赵德军。

DB34/T3737—2020

1

大豆品种耐旱性与耐热性评价体系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大豆品种耐旱性与耐热性评价体系构建过程中的干旱胁迫和热胁迫处理条件、处理时间、主要指标选择、响应干旱和热胁迫的综合值公式及其定义以及耐旱性与耐热性分级标准等技术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大豆品种耐旱性与耐热性的鉴定和评价。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必威体育精装版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352大豆

GB4404.2粮食作物种子第2部分:豆类

GB/T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干旱胁迫

土壤中可利用水的缺乏,使植物根系呼吸困难,引起植物的生理、形态、生化和分子性状的变化,称为干旱胁迫。

3.2

热胁迫

高于植物最适生长温度上限的温度环境对植物造成的危害,称为热胁迫。

4耐旱性和耐热性鉴定方法

4.1种子质量

种子质量按GB4404.2的规定执行。

4.2幼苗培育

以田间条件下的自然正常供水和温度为对照,以大棚盆栽试验作处理,盆钵高25cm、直径29cm,每盆装土和沙8kg~9kg。播前用1%次氯酸钠浸泡大豆种子1min~2min,纯水冲洗3~5次,于穴盘中萌发3d,挑选长势基本一致的健壮幼苗移栽,每盆保留3株大豆植株。

4.3处理方法

2

DB34/T3737—2020

4.3.1干旱处理

处理前按正常田间管理,于大豆始花期(R1期)开始处理至成熟期(R8期)间不浇水,干旱胁迫后的土壤含水量范围为15.0%~20.0%,以形成有效的干旱胁迫效应,对照土壤含水量控制在75.0%~85.0%。

4.3.2热处理

处理前按正常田间管理,于大豆始花期(R1期)每天上午10:00至下午16:00连续7天塑料大棚覆膜进行热(高温)处理,通过温湿度记录仪(RC-4HC,Elitech)实时监测棚内温度,高温设定范围为40.0℃~45.0℃(通过升降塑料薄膜的覆盖高度调控处理温度),棚内湿度控制在50.0%~75.0%范围内,使其能够形成有效的热胁迫处理效应。

5耐旱性和耐热性指标检测

5.1渗透调节物质

5.1.1相对电导率(RC)

采集胁迫处理与对照植株上部第3、4复叶为实验材料,利用浸泡法检测其相对电导率(参见附录A)。

5.1.2相对含水量(RWC)

采集胁迫处理与对照植株上部第3、4复叶为实验材料,测其叶片相对含水量(参见附录B)。

5.2保护酶活性

5.2.1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

利用氯化硝基四氮唑蓝(NBT)光化还原法检测分析(参见附录C)。

5.2.2过氧化物酶(POD)活性

利用邻甲氧基苯酚(愈创木酚)显色法检测分析(参见附录D)。

5.2.3过氧化氢酶(CAT)活性

利用紫外吸收法检测分析(参见附录E)。

5.3产量性状

大豆收获期间,每种材料(处理和对照)考察10个单株的株高(cm)、单株荚数(个)、单株粒数(粒)、单株粒重(g)、百粒重(g)、籽粒饱满度(饱满/皱缩)等产量组分及性状。

该类性状部分指标检测按G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S.s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