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专题01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讲义)(原卷+答案解释)2024-2025学年小升初语文讲练测 统编版.docx

专题01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讲义)(原卷+答案解释)2024-2025学年小升初语文讲练测 统编版.docx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2/NUMPAGES2

2025小升初语文讲练测

专题01概括文章主要内容(讲义)

?

?

提问方式

1.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或某段的主要内容。

2.根据文章内容补全故事情节。

3.文章第×段写了×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4.围绕“×××”这个中心,文章写了哪些内容,试简要概括。

?

?

答题思路

(一)概括一件事

【方法回顾】回忆一下,我们学过哪些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在概括写人记事文章主要内容时我们最常用的方法就是“要素串联法”了。

写人、写事的文章通常都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六个要素,抓住这些要素,就可以提取一些关键信息。因此,概括这些文章的主要内容时,我们只要把这几个要素弄清楚了,并合理组织它们,就是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这就是“要素串联法”。有的文章会写不止一件事,但它一定是围绕一个主线写的,那么我们把每件事分开,分别找要素,最后紧紧围绕主线串联即可。

★备注:如果时间、地点不重要可以省略,但是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必须要有。

课文链接:《诺曼底号遇难记》

时间

1870年3月17日夜晚

地点

夜色正浓,薄雾弥漫的海上

人物

哈尔威船长、60名船员及乘客

起因

“诺曼底号”被“玛丽号”撞破,发生海难,人们惊恐万分

经过

哈尔威船长镇静地指挥,使得救援工作进行得井然有序

结果

所有的人都脱险了,只有哈尔威船长随着轮船一起沉入了海底

串联六要素:课文讲述了1870年3月17日晚,两艘英国轮船在海上相撞,“诺曼底”号船长哈尔威镇静地指挥救援工作,最后大家都脱险了,哈尔威自己以身殉职的故事。

除此之外,我们还学过的概括方法有:

①摘句归纳法:关键句能帮助我们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有时候这句话可以直接引用,有时候需要对这句话进行改造。

总起句

总起句

在一篇文章或在一段话中,可以概括这篇文章或这段话的主要内容,一般出现在文章首段或一段话的首句。

一个句子承接或总结上面的内容,同时提示或领起下面的内容。过渡句是一种常见的句式,一般在文章里出现,在两个内容的接驳处,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在一篇文章或在一段话中,可以概括这篇文章或这段话的主要内容,一般出现在文章尾段或一段话的末句。

过渡句

总结句

课文链接:《赵州桥》中有过渡句“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

——这篇课文主要介绍了赵州桥的坚固和美观。

②文题扩充法:题目有时提示了文章所讲的事件或人物,就可以结合题目,理清主要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得到主要内容。(适用于以人物、事件、地点作为标题的文章)

课文链接:《女娲补天》

起因:女娲为什么要补天?

经过:女娲怎么补天?

结果:女娲补天后怎么了?

——这篇文章写了因共工撞倒了撑天柱,导致世界陷入混乱和灾难之中,于是女娲炼五彩石补天,斩龟足撑天,杀黑龙,烧芦灰来堵住洪水,让世界恢复了平静,赞扬了女娲的功绩。

③段意合并法:有的文章不止写了一个事情,我们可以先弄清楚每件事讲了什么,然后理解这些事件的内在关系,把握主要内容。或者文章所写的事情比较复杂,也可以分段后再合并概括。

★概括段意的方法:

?关键语句法:筛选语段中的关键句——总起句、总结句、过渡句。

?结构层次法:任何语段都有一定的思路层次。

?并列式语段,关键词常散布在各层次中。

?递进式语段,关键词常出现在最后层次中。

?转折式语段,关键词常出现在转折句中。

?总分式语段,关键词常出现在总起句中。

?核心话题法:即抓取语段中表现核心话题的词语。

?以记叙为主的语段——叙述的对象(人、事)

?以描写为主的语段——描写对象(景、物)

?以抒情为主的语段——情感倾向的词

★注意:1.在各段段意之间,要适当加上过渡词语,以便读起来通顺连贯。

2.要注意区分重点段落和非重点段落,做到详略得当。

课文链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写了三件事,我们就是通过理清三件事之间的关系得到主要内容的。

——课文讲述了少年时代的周恩来在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外国租界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情,从中深刻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志要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事。

课文链接:《梅兰芳蓄须》写了梅兰芳先生的几个事迹:藏身租借,远避香港;蓄须明志;卖房度日;打针装病。这些都是他为了拒绝给日本人演戏做的事,经历了许多困难与危险。

——本文写了抗日战争时期,闻名世界的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为了拒绝给日本人演戏的蓄须明志的事迹,在这个过程中他经历了许多困难与危险,表现出他深深的爱国情怀和民族气节。

(二)概括一篇文章中的多个事件

概括方法:

1.首先根据题目的要求浏览全文,抓住重要信息,整理出关键词句(注意逐一摘取,不要遗漏);

2.整合信息,并按一定表述形式进行归纳、概括,常用格式:

(1)谁+做了什么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鹏城九九李老头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虽枯木老朽,仍血气方刚,自嘲云“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也......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