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25年甘肃省兰州市部分校高考地理一模试卷.docx

2025年甘肃省兰州市部分校高考地理一模试卷.docx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PAGE1页(共NUMPAGES1页)

2025年甘肃省兰州市部分校高考地理一模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共16题,每题3分,共48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2024年2月7日我国在南极的第5个科考站秦岭站正式开站。如图示意我国南极科考站分布。据此完成1~2题。

1.有关秦岭站环境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A.地表水体通过蒸发进入大气层中

B.地表风力强,主导风向为东南风

C.周围生物稀少,以苔原植被为主

D.位于南极半岛沿岸,寒流势力强

2.秦岭站选址于南极罗斯海沿岸,其独特的科考价值主要体现在()

①罗斯海纬度较高,气候变化十分敏感

②位于极地东风带,便于研究大气环流

③受西风漂流影响,海洋生物丰富多样

④面向太平洋海区,填补南极考察空白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土壤轻组有机碳是介于动植物残体和腐殖化有机质之间的有机碳,其主要成分为动植物残体、菌丝体、孢子等。如图示意祁连山野牛沟地区不同草地类型土壤轻组有机碳比重变化。据此完成3~5题。

3.对土壤轻组有机碳的解释合理的是()

A.受气温影响小 B.受水分影响小

C.不容易被分解 D.易被植物吸收

4.不同草地类型土壤轻组有机碳比重随土壤深度的变化特点是()

A.高寒草甸随土壤深度而增加

B.高寒草原先下降后上升

C.高寒沼泽草甸保持相对稳定

D.三类草地类型变化一致

5.在土壤深度40cm﹣50cm处高寒沼泽草甸轻组有机碳比重最高的原因可能是()

A.有机质分解慢 B.植被根系发达

C.土壤质地黏重 D.植被覆盖率低

古人在长期观测天气变化的过程中,总结出了许多气象谚语,用来预测天气变化。例如,我国黄河中下游地区有“久雨西风晴,久晴西风雨”的说法。据此完成6~7题。

6.黄河中下游地区“久雨西风晴”时,西风的性质和源地最可能是()

A.干冷空气,蒙古西伯利亚地区

B.干热空气,青藏高原地区

C.湿冷空气,蒙古西伯利亚地区

D.湿热空气,青藏高原地区

7.黄河中下游地区“久晴西风雨”一般发生在夏季。据此推测“久晴”时,最有可能影响该地的天气系统(图中数字为气压值,单位:百帕)和盛行风(箭头表示风向)是()

A. B.

C. D.

如图示意上海市物流配送终端驿站个数与不同因素关系(画横线的区为中心城区,其他为郊区)。据此完成8~9题。

8.上海市物流配送终端驿站的数量()

A.与人均GDP呈正相关 B.与人口数量呈正相关

C.与路网密度呈负相关 D.与地价均价呈负相关

9.上海市中心城区交通密度大,但物流配送终端驿站数量却比郊区少,可能是因为()

A.人均GDP较低,够买力低

B.人口密集,交通拥堵严重

C.地价高,驿站建设成本高

D.零售业挤占驿站生存空间

表为越南2015~2023年三项经济指标变化情况。据此完成10~11题。

指标

2015年

2020年

2023年

城镇化率(%)

33.1

37.3

41.5

工业因区数量(个)

260

396

563

制造业就业人口比例(%)

18.4

24.7

29.2

10.2015—2023年越南城镇化率提升的主要动力是()

A.农村释放的剩余劳动力

B.传统服务业大规模扩张

C.工业园区吸引人口迁移

D.政府强制推行户籍改革

11.近年来越南制造业就业人口比例持续上升,但2020年GDP增速显著下降,主要原因可能是()

A.产业附加值低,抗风险能力弱

B.劳动力素质与产业升级不匹配

C.工业用地不足限制了产业扩张

D.外资过度的集中于重污染产业

莱茵河被称为“欧洲的黄金水道”。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莱茵河流域污染日益严重,1950年莱茵河流域国家成立了保护莱茵河国际委员会(简称ICPR),统一治理莱茵河流域。但此后10年莱茵河水质进一步恶化,水生动物几乎全部消失,一度被称为“欧洲的下水道”。后经沿岸国家协调治理,莱茵河生态逐步恢复,成为河流治理的典范。据此完成12~14题。

12.随着流域内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内河航运中运输的主要能源依次是()

A.煤炭——石油——木材 B.木材——石油——煤炭

C.木材——煤炭——石油 D.煤炭——木材——石油

13.ICPR成立后十年水质进一步恶化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A.航运频繁污染 B.重工业化加速

C.各国权责不明 D.人口迅速增加

14.莱茵河治理和生态恢复过程中,通过拆除不必要的堤坝,对经过人工改造的河流实施裁直变弯,改造硬化的护岸,恢复河床的多孔质化等措施,尽力维护、恢复河流的自然特性,主要目的是()

①减少水能开发,利用其他新能源

②增加土壤渗水量,降低洪峰水量

③提高河流水自净能力,改善水质

④增加浅滩地,改善鱼类生存环境

⑤保护沿岸环境,充分发展旅游业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6****343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