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25届湖北省十堰市高三上学期一模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2025届湖北省十堰市高三上学期一模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1. 1、本文档共3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

PAGE

PAGE1

2025届湖北省十堰市高三上学期一模考试

历史试题

本试题卷共6页,共19道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并将考号条形码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3.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答案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新石器时代晚期,长江流域某些地区的村落分布已从自然分散状态向集聚的聚落群发展,村落之间出现了等级分化,每个聚落群一般有一个大型的中心聚落,其居主导地位。这可用于说明()

A.原始人群防御外敌的安全需求

B.先民农耕生产格局的初步形成

C.早期城市演进过程的多元并进

D.农业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答案】D

【解析】

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国)。据题干“每个聚落群一般有一个大型的中心聚落,其居主导地位”,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聚落是人类聚居和劳动的场所,新石器时代晚期,原始农业得到发展,中心聚落主要发展农业,农业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D项正确;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主要社会形态是父系氏族公社,这一时期已经没有原始人群的存在,排除A项;南稻北粟的农业生产格局指南稻北粟的农业生产格局,材料并未涉及,排除B项;早期城市演进过程的多元并进指城与市双轨并进的演进道路,材料并未涉及,排除C项。故选D项。

2.汉初,儒者叔孙通将先秦儒家古礼与秦仪相结合,改变道重于君、民贵君轻的儒家政治原则,而强调儒家道德观念的政治化与士人对于政治权力的依附性。叔孙通的上述做法()

A.践行了汉代统治集团的治国主张

B.变革了传统儒家思想的基本内涵

C.体现了儒者趋势更新的价值追求

D.凸显了君臣和谐共生的伦理关系

【答案】C

【解析】

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初时期(中国)。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先秦时期儒家强调“民贵君轻”“以民为本”思想,以维护统治秩序;而汉初儒者将先秦儒家的“礼治”(通过礼仪规范来维护社会秩序和家庭伦理)和秦代的法治思想两者结合,既能通过法律强制执行社会规范,又能通过礼仪教育提升民众的道德水平,使儒家思想更适合统治的需要,体现了儒者趋势更新的价值追求,C项正确;汉代统治集团的治国思想不是一成不变的,汉初主要是道家思想,汉武帝时期确立了儒家的正统地位,而材料体现的是儒家与法家思想的结合,A项说法不符题意,排除A项;材料只是强调汉初儒者将先秦儒家的“礼治”和秦代的法治思想两者结合,使儒家思想更适合统治的需要,但并不能改变传统儒家思想的内涵,只是随着时代的改变,使儒家思想不断更新,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汉初儒者将先秦儒家的“礼治”(通过礼仪规范来维护社会秩序和家庭伦理)和秦代的法治思想两者结合,既能通过法律强制执行社会规范,又能通过礼仪教育提升民众的道德水平,与君臣和谐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3.史载,在十六国时期,大多数少数民族统治者在建立政权前后都有附会或制造种种祥瑞的现象,高举完成统一大业的旗号,称周边其他政权为“僭伪”,大力尊崇和发展儒学,以华夏礼乐文明的继承者自居。这些做法的主要意图是()

A.表达实现国家统一的坚定信念

B.谋求文化认同意识下的执政合法性

C.拓展天人合一理念的应用范畴

D.彰显各民族交融历程的多元化特征

【答案】B

【解析】

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十六国时期(中国)。据材料“大多数少数民族统治者在建立政权前后都有附会或制造种种祥瑞的现象”“大力尊崇和发展儒学,以华夏礼乐文明的继承者自居”可知,少数民族统治者制造祥瑞、高举完成统一大业的旗号、尊崇儒学,其目的是谋求文化认同意识下的执政合法性,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少数民族统治者谋求文化认同意识下的执政合法性,未涉及少数民族统治者实现国家统一的信念,排除A项;天人合一,多指人与道合而“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境界,也指天人相合相应,与题意无关,排除C项;这些做法主要是围绕着争夺正统地位、谋求执政合法性展开的,与彰显民族交融历程的多元化特征并无直接关系,排除D项。故选B项。

4.如图是湖北襄阳檀溪宋代墓壁画《备案庖厨图》(部分)。画卷右边有4个厨佣在加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xiaoyez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