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24_2025学年高中历史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4.2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课时素养评价含解析人民版必修2.doc

2024_2025学年高中历史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4.2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课时素养评价含解析人民版必修2.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课时素养评价十二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

(30分钟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8分)

1.(2024·佛山高一检测)中国近代交通工具不断进步。下列不属于交通领域变化趋势的是 ()

A.从国外传入走向自主制造

B.从封闭保守走向便利平民

C.向海陆空立体进展

D.向机械牵引力演进

【解析】选B。本题抓住关键词“不属于”,结合题意和所学学问可知,近代服饰变化的趋势是从封闭保守走向便利平民,B不属于交通领域变化的趋势。

【补偿训练】

下列交通工具最早消灭在上海的是 ()

①有轨电车②公共汽车

③地铁 ④磁悬浮列车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解析】选D。有轨电车和地铁最早分别消灭在天津和北京,公共汽车和磁悬浮列车最早消灭在上海,故选D。

2.观看如图,本照片摄制于1905年,照片中的人骑在木制的自行车上。该照片反映出晚清 ()

A.一般民众对洋货的抵制

B.一般民众对新式交通工具的崇尚

C.自行车已渐渐走向普及

D.代步工具已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解析】选B。在当时,自行车是新式交通工具,图中的人骑在木制自行车上,表明当时的一般民众对新式交通工具的崇尚。

3.(2024·聊城高一检测)19世纪60年月,有人写道:“火轮船自入中国以来,天下商民称便,以是知火轮船为中国必不能废之物。”这反映了当时中国 ()

A.已有新式交通工具 B.组建了近代海军

C.商民反对轮船运输 D.禁绝外来事物

【解析】选A。从材料中的“天下商民称便”可以推断B、C错误;从火轮船的传入这一史实来看,中国并没有禁绝外来事物,D错误。故选A。

4.下表出自《交通杂志》(1935年1月)。这一对比争论可以用来说明 ()

各种运输方式每吨每千米运费之比较(单位:分)

运输方式

运费

运输方式

运费

肩挑

34.0

驴车

18.0

大路汽车

30.0

轻松铁路

2.4

独轮车

19.2

铁路

2.0

A.近代铁路进展的缘由

B.中国近代交通的多样性

C.近代交通工具革新的条件

D.近代交通的殖民地特征

【解析】选A。由表格可知,轻松铁路与铁路的运费比其他运输方式的费用低好几倍,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这是铁路得以进展的重要缘由。故选A。

5.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迁。下列史实按消灭的先后挨次排列正确的是 ()

①中国自行设计的第一艘轮船建成

②中国第一个有轨电车交通系统在天津建成

③上海开头有公共汽车运行

④中国人开头自办有线电报

A.①②③④ B.①④③②

C.①④②③ D.④①②③

【解析】选C。1865年中国建成自行设计的第一艘轮船,1877年丁日昌在台湾架设电报线,成为中国人自办有线电报的开端,1906年第一个有轨电车交通系统在天津建成,1924年上海开头有公共汽车运行。

6.(2024·淮南高一检测)中日甲午战斗期间,假如你是前线将领,有十万火急的军情要向朝廷报告,你当时会接受哪种方式 ()

A.通过驿站传递 B.通过轮船传递

C.通过有线电报传递 D.通过无线电报传递

【解析】选C。中日甲午战斗发生于1894—1895年,1877年,中国人开头自办有线电报,随后几年,中国电报线路遍及18个省。无线电报于1906年创设。

【补偿训练】

中国第一条有线电报架设于 ()

A.上海B.北京C.天津D.台湾

【解析】选D。1877年,福建巡抚丁日昌在台湾架设电报线,成为中国人自办有线电报的开端,故选D。

【深化点拨】邮政与电报作为先进的信息传递方式,对中国近现代社会的进展产生了全面的、深刻的、巨大的影响。近代电报在中国的建立和快速进展,加快了“裁驿置邮”的变革进程,它与邮政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揭开了中国信息业的新篇章。

7.(2024·赣州高一检测)目前中国拥有的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数量已成为世界第一位,电话由白费品变成日用品。这个现象不能说明的是 ()

A.我们在现代生活中越来越依靠现代通信工具

B.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国民经济快速进展

C.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活质量的提高

D.中国疆域宽广

【解析】选D。电话的普及,电信事业的进展可以说明社会经济的进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思想观念的更新,与国家的疆域无关,D错误,符合题意。

【补偿训练】

“……入手而能用,着耳而得声。坐一室而可对百朋,隔颜色而可亲謦欬。”这项近代制造指的是 ()

A.电话B.电报C.电影D.互联网

【解析】选A。依据材料可知,此项制造手里拿着就能使用,能使位于不同地点的人们相互之间听到对方的声音,所以符合这一特点的近代通信工具是电话,故A正确。

二、非选择题(22分)

8.(2024·永州高一检测)

文档评论(0)

156****199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