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24_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政治第二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4.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教案统编版必修4.doc

2024_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政治第二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4.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教案统编版必修4.doc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8-

人的生疏从何而来

一、教学目标

必备学问:识记生疏的含义;理解感性生疏和理性生疏;识记实践的含义;识记实践的特点;识记实践与生疏的辩证关系。

关键力量:能够理解社会生活实践的本质,能够从具体实例中体会分析实践与生疏的辩证关系;能够确立实践是检验生疏的唯一标准的观点。

二、核心素养

1.政治认同:认同实践是生疏的基础,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牢固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

2.科学精神: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实践观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公共参与:乐观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实践的特点;实践与生疏的辩证关系

2.教学难点:实践的含义和特点

四、课前预备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名言警句导入)

1、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刘向

2、有学问的人不实践,等于一只蜜蜂不酿蜜。——古波斯.萨迪

3、要学会游泳,就必需下水。——列宁

4、千虚不搏一实。——《象山集·语录》

5、学问是宝库,但开启这个宝库的钥匙是实践。——英.托·富勒

6、不要担忧犯错误,最大的错误是自己没有实践的阅历.——法.沃韦纳戈

7、理论所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实践将为你解决.——德.费尔巴哈

8、有其言,无其行,君子耻之.——子思

9、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陶行知

10、道虽学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荀子》

11、你要知道梨子的味道,就要亲口尝一下.——毛泽东

12、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宋.陆游

13、九层之台,起于磊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14、推断一个人,不是依据他自己的表白或对自己的看法,而是依据他的行动.——列宁

科学是将领,实践是士兵——达·芬奇

上述这些名言警句说明白什么道理?

学生:阅读回答

教师讲解:都说明白实践的重要性,说明实践是生疏的辩证关系。那么从这些名言警句里我们也能够知道得出本节课我们这个问题的答案《人的生疏从何而来》,从实践中来。

2、新课讲授

(一)实践与生疏

◆老子提出:“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成”。◆荀子提出,没有什么“生而知之”,而是“求之而后得”,认为人的学问和才能并非“天性”,而是后天学习积存而成。

◆柏拉图提出“生疏即回忆”,认为存在一个独立于现实世界之外的“理念世界”,人的学问来源于对其中“理念”的回忆。

●上述三种关于生疏的观点有何不同?

学生:小组争论,表达自己的观点

点拨:老子看到了人获得间接阅历的重要性,但否认了实践是生疏的来源。荀子的观点在肯定程度上承认实践是生疏的基础,人的学问和才能是后天在学习和实践中获得的。柏拉图的观点是一种唯心主义,认为存在脱离客观世界的“理念世界”,生疏来源于对“理念”的回忆。

过渡:那么什么是生疏呢?人的生疏又有哪些形式呢?观看下面图片,你能得到哪些生疏?

学生:观看回答

点拨:这是两个半红苹果,叶子是绿色的

教师讲解:从图片我们能从感官知道它是什么样子的,也就是说我们对苹果有了生疏。生疏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那么我们得出的这个苹果是红颜色,数量是两个半,假如我们再咬一口,能够感觉酸酸甜甜的,触摸表明是硬的,这些是我们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那么这种生疏我们成为感性生疏。具体来说,感性生疏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生疏,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那么,大家有没有观看过这个切开一半的苹果,假如放上一段时间,它会有什么变化呢?没错,切开的那一面会氧化变色。这还是感性生疏吗?这就是对事物本质的生疏,即理性生疏。什么是理性生疏呢?理性生疏是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的生疏,包括概念、推断和推理三种形式。

问:那么感性生疏和理性生疏有什么关系呢?

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总结:感性生疏和理性生疏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两种不同水平的反映形式,也是生疏过程的两个不同阶段。感性生疏是生疏的初级阶段,理性生疏是生疏的高级阶段,感性生疏有待于进展、深化为理性生疏,理性生疏依靠于感性生疏,二者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具有辩证统关系。

过渡:我们说生疏来源于实践,那么什么是实践呢?看看他们是怎么说的,谈谈你的理解。

【阅读与思考】

黑格尔:实践是依据主观的内在本性去“规定”和“改造”客观世界。

费尔巴哈:理论的活动是真正的人的活动,实践是人们为了满足自己的生理需要而进行的一种“利已主义”活动。

杜威:实践是人类应对环境的一种活动,这种活动和动物适应环境的活动相比,只有高下程度的差异,没有本质的区分。

学生:思考回答

点拨:辩证唯物主义所说的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它具有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写作定制、方案定制 + 关注
官方认证
服务提供商

专注地铁、铁路、市政领域安全管理资料的定制、修改及润色,本人已有7年专业领域工作经验,可承接安全方案、安全培训、安全交底、贯标外审、公路一级达标审核及安全生产许可证延期资料编制等工作,欢迎大家咨询~

认证主体天津析木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IP属地天津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120102MADGNL0R9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