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ICS65.140
CCSB47
DB53
云南省地方标准
DB53/T1333—2025
黄纹无刺蜂饲养技术规范
2025-04-08实施2025-01-08发布
2025-04-08实施
云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I
DB53/T1333—2025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高原林业研究所提出。
本文件由云南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YNTCO7)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高原林业研究所、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海南捷玺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释婕、王成业、赵敏、高景林、赵珊、汪正威、李建军、张凤龙。
1
DB53/T1333—2025
黄纹无刺蜂饲养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黄纹无刺蜂的形态特征与蜂群管理等。
本文件适用于黄纹无刺蜂的饲养。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黄纹无刺蜂Lepidotrigonaflavibasis
黄纹无刺蜂为真社会性昆虫,隶属于膜翅目、蜜蜂科、蜜蜂亚科、麦蜂族。因其螫刺退化、个体小、蜂蜜口感偏酸等特点,常被称之为蚊子蜂、酸蜂、蚂蚁蜂等。
3.2
黄纹无刺蜂蜂群Lepidotrigonaflavibasiscolony
黄纹无刺蜂自然生存和人工饲养的基本单位,由1只蜂王、数千至上万只工蜂和数十至上百只季节性出现的雄蜂组成的黄纹无刺蜂群体,常在树洞或者石缝中营巢。
3.3
黄纹无刺蜂蜂巢Lepidotrigonaflavibasisnest
黄纹无刺蜂蜂巢由子脾区、贮粉区和贮蜜区三部分组成,巢口形状呈喇叭管状。
4形态特征
4.1体型小,头宽大于头长,螫针退化。
4.2额平且额唇基沟靠近触角窝,唇基平不隆起。
4.3小盾片三角形,超过后胸或并胸腹节中区。
4.4前翅翅脉退化,没有亚缘室。
4.5后足基跗节膨大,较宽,内侧表面有刚毛。。
4.6工蜂后足胫节宽扁,外表面有略微的凹陷,大致光滑,仅有少量毛,但边缘有毛并形成花粉篮。。
4.7工蜂体长约4.5mm左右,雄蜂体长约5.8mm左右,蜂王体长约7.0mm左右。
5蜂群管理
5.1环境条件
2
DB53/T1333—2025
适宜海拔范围100m~1700m,适宜温度20℃~35℃,,适宜湿度70%~90%,日平均气温大于15℃的天数应在300天以上。
5.2蜂场位置
5.2.1选择安静、向阳、背风的位置作为蜂场。
5.2.2距蜂场1.0km范围内,具有主要蜜粉源植物和多种花期相互交错的辅助蜜粉源植物,且蜂场尽量设置在蜜粉源地的中心地带。
5.2.3距蜂场3km范围内无污染较重的矿区、高压线、化工厂、农药厂库、垃圾处理场及喷施农药的果园和菜地。
5.2.4对外进行授粉服务时,保持与周围蜂场的一定距离(1.0km以上),且在开展授粉服务之前,应确保授粉植物未使用农药,或已停止使用农药七天以上。
5.3蜂群要求
5.3.1用于饲养的黄纹无刺蜂蜂群应满足蜂巢内有1只产卵蜂主、数千至上万只工蜂。
5.3.2子脾区包含10层以上子脾,包括老子脾和新子脾。
5.3.3贮粉罐和贮蜜罐完整。
5.4蜂箱要求
两层或多层箱体的木质蜂箱,蜂箱厚度约为2.5cm,每个箱体容积约为5L,底部箱体需设有直径10mm孔作为蜂巢口。各群的巢门方向尽量错开,蜂箱之间距离2m以上。
5.5蜂群移动
5.5.1蜂群安置好后不宜随意移动。
5.5.2如需要短距离移动蜂箱,应以每日不大于0.5m的距离逐渐移动,且保持巢门方向不变,直至移动到预定位置。
5.5.3如需要远距离搬运,应在夜晚将蜂箱封好,巢口用通风塞或纱布堵住,再移动至目的地,次日清晨取下巢口处的通风塞或纱布。
5.6蜂群检查
5.6.1应适时进行箱外观察和箱内局部检查,但不应过于频繁。
5.6.2检查巢口,健康蜂群的巢口应呈喇叭管状且有守卫蜂,应可见携带花粉回巢的采集蜂以及衔老蛹壳出巢的工蜂。
5.6.3检查蜂巢,健康蜂群的蜂箱内壁上应有蜜罐和粉罐,且子脾区应占蜂箱空间的一半以上。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DB53T 1343-2025余甘子低产园改造技术规程.docx
- DB53T 1344-2025东京龙脑香育苗技术规程.docx
- DB53T 1345-2025松树枝干病虫受害木清理技术规程.docx
- DB53T 1346-2025优雅岐脉跳小蜂人工繁育技术规程.docx
- DB53T 1348.1-2025永生花(保真花)加工技术规范 第1部分:加工技术.docx
- DB53T 1348.2-2025永生花(保真花)加工技术规范 第2部分:基础管理.docx
- DB53T 1348.4-2025永生花(保真花)加工技术规范 第4部分:产品包装、运输和贮存.docx
- DB53T 1348.5-2025永生花(保真花)加工技术规范 第5部分:园区建设.docx
- DB53T 1349-2025高原风电场35 kV集电线路防雷技术要求.docx
- DB53T 1351-2025工夫红茶加工技术规程.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