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24_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第15课戊戌变法课时作业含解析岳麓版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doc

2024_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第15课戊戌变法课时作业含解析岳麓版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第四单元第15课

一、选择题

1.有首上海的旧民谣,叙述了清朝两百多年的大事,其中与戊戌政变有关的句子是()

A.吴三桂要去借清兵,顺治帝登基享现成

B.林则徐严禁吸洋烟,忠心报国无人识

C.好头颅六个凭空送,菜市街夜夜叫冤魂

D.曾国藩团练起湘乡,淮军还有李鸿章

【答案】C

【解析】变法后期,慈禧发动政变,重新掌权,下旨捕杀维新派,谭嗣同、杨锐、林旭、刘光第、杨深秀、康广仁六人被杀于北京菜市口。故C项符合题意。

2.美国人马士在《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中说道:“维新党的打算太轻率了,太危急了,每一个步骤都需要一位强者的士气……皇帝的方向是正确的,但是他的顾问康有为和其他人等都缺乏工作阅历,他们简直是以好心肠扼杀了‘进步’。”此处“皇帝的方向”是指()

A.顺应民情,实行政体改革

B.加强中心集权

C.救亡图存,变法图强

D.挽救民族危亡,进展资本主义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学问可知,百日维新时期,光绪帝公布的法令中没有涉及政体变革,光绪帝作为地主阶级的代表,不行能主见进展资本主义,排解A、D项;结合当时民族危机加重的背景可知,B项错误,C项正确,故选C项。

3.19世纪末,维新变法从一种思潮得以进展为一场政治活动,关键是()

A.维新派进展资本主义的主见符合历史进展趋势

B.维新派把维新变法与救亡图存结合起来

C.维新派拥有广泛的阶级基础

D.维新派争取到光绪帝的支持

【答案】B

4.史学争论受时代和社会环境的制约与影响。下表所列为1949—1978年间国内史学界发表的关于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专题争论论文数量,它反映了这一时期学者们争论的不均衡性。表中“丁”指的是()

争论专题

论文数量/篇

722

287

614

96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戊戌变法 D.辛亥革命

【答案】C

【解析】1949—1978年间国内史学界受苏联史学界影响,史学争论的指导史观是阶级斗争史观,也就是革命史观。太平天国运动,以暴力形式进行的反封建反侵略的斗争,与当时的史学氛围相符合,不会是最少的,故A项错误;义和团运动也是以暴力形式进行的反封建反侵略的斗争,与当时的史学氛围相符合,不会是最少的,故B项错误;戊戌变法是通过改良的方式进行,明显与当时的史学氛围不相符合,故C项符合题意;辛亥革命是以暴力形式进行的反封建斗争,与当时的史学氛围相符合,不会是最少的,故D项错误,故本题选C项。

5.1898年康有为在《上清帝第五书》中说:“若诏旨一下,天下雷动,士气奋跃,海内耸望……如是则庶政尽举,民心知戴。”从材料中推出的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A.变法缺乏理论基础?????????????B.变法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C.变法鼓舞了清军士气?D.维新派没有生疏到变法的简单性

【答案】D

【解析】A项材料无法体现,排解;B项与史实相反,排解;C项说变法鼓舞了清军士气错误,当时还没有变法,排解;题干中康有为上书中强调“诏旨一下,天下雷动”“庶政尽举”其实不符合以后的历史史实,维新派没有生疏到变法的简单性,故选D项。

6.“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宽敞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这里的“成功之处”主要是指戊戌变法()

A.阻挡了民族危机的连续加深

B.试图改革封建君主专制体制

C.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D.极大地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答案】C

【解析】百日维新失败了,故A、B项错误;D项应当是新文化运动的作用,而戊戌变法中康有为《孔子改制考》利用孔子为变法供应理论依据,所以D项错误。故选C项。

二、非选择题

7.(2024·江西赣州调研)戊戌变法时期,改革科举制度的主见引起了较大的社会反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梁启超提出了比较系统的改革科举制度的方案。他的上、中、下三策从总体上是要解决旧的科举考试不求实际、摧残人才、于事无补的弊病,引导人们崇尚实学,以新的文化学问来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上策是以学堂制代替科举制;中策则存科举之名,同时设立各种实学考试;下策是对考试内容作本质的变更,摒弃过去八股取士的做法。这样就会涌现一批讲实际、重应用、了解中国和世界的新人。

——摘编自李喜所、元青《梁启超传》

材料二康有为代人草拟上疏,请废八股。光绪帝虑及各种变法的奏章多为保守大臣反对,此疏交付廷议必引起大哗。于是打算不付廷议,径下诏:自下科始,乡、会试及岁科各试,废八股,改试策论。后依张之洞建议,乡试以历代掌故为主,兼及五洲各国政艺,“会试亦如之冶”。迂腐的读书人对此“惊怪不知所为”。书商则“乘时射利,猎取中外时报,补缀成篇,标以俗名,如《三场要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80****175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