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分子识别》课件.pptVIP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分子识别

课程目标和学习要求掌握基本概念理解分子识别的定义、原理和机制熟悉研究方法学习多种分子识别的表征技术了解应用领域

分子识别的定义广义概念分子间通过非共价相互作用实现的特异性结合过程核心特征高度选择性、特异性和可逆性基本要求分子间的结构互补性、能量匹配

分子识别的历史发展11894年Fischer提出锁钥原理21958年Koshland提出诱导契合模型31967年Pedersen发现冠醚对金属离子识别41987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超分子化学创始人

分子识别的重要性生命过程基础维持生命活动的分子间相互作用核心药物研发核心药物分子与靶点结合的关键检测分析基础传感器设计的理论依据材料科学前沿智能材料和自组装系统的设计基础

分子识别的基本原理1选择性结合识别受体对目标分子高度特异2多点相互作用多个弱相互作用协同增强3结构互补分子间空间和电子结构匹配4非共价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力是基础

非共价键相互作用氢键强度5-30kJ/mol,方向性强静电相互作用强度可达50-300kJ/mol范德华力强度0.5-5kJ/mol,普遍存在疏水相互作用水环境中非极性基团聚集

氢键定义特点D-H...A形式,D和A为电负性原子强度适中,方向性好生物分子识别中最常见分类强氢键:O-H...O,N-H...O中等氢键:C-H...O,O-H...π弱氢键:C-H...π,π...π

范德华力色散力瞬时偶极相互作用偶极-偶极力永久偶极矩间相互作用诱导力永久偶极与诱导偶极相互作用

静电相互作用离子-离子带电离子间的库仑力离子-偶极离子与极性分子间作用盐桥蛋白质中常见,稳定结构

π-π堆积作用芳香环间通过π电子云相互作用,主要模式包括面-面堆积、T型边-面和位移堆积

疏水相互作用蛋白质折叠疏水基团趋向聚集在核心胶束形成表面活性剂疏水尾部聚集药物结合疏水口袋与药物分子匹配

分子识别的热力学基础ΔG0自发过程识别反应吉布斯自由能变化为负ΔH焓变反映相互作用强度ΔS熵变与构象限制和溶剂化相关Ka结合常数反映识别强度,Ka=e^(-ΔG/RT)

分子识别的动力学基础时间结合过程解离过程结合和解离速率常数(kon和koff)决定整体亲和力,平衡常数Ka=kon/koff

分子识别的结构基础空间互补性识别分子与受体空间构型匹配电子互补性电荷分布、氢键给体/受体配对构象适应性分子柔性允许最佳结合构象手性匹配手性分子的立体选择性识别

锁钥原理基本概念受体和底物像锁和钥匙一样精确匹配Fischer于1894年提出强调分子间的刚性结构互补局限性忽略了分子的柔性无法解释酶催化全过程不适用于复杂生物系统

诱导契合模型1初始状态受体和底物结构不完全匹配接触阶段初步结合引发构象变化适应阶段受体结构调整以适应底物最终结合形成最优结合构象

分子互补性几何互补表面轮廓精确匹配静电互补电荷分布相互匹配氢键互补氢键给体/受体配对

分子识别的特异性和选择性特异性是指识别受体对特定目标分子的高亲和力,选择性是指对结构类似物的区分能力

分子识别的可逆性结合分子相互作用形成复合物平衡自由态与结合态动态平衡解离环境变化导致复合物分离重复可循环进行结合-解离过程

生物分子识别生物分子识别是生命活动的基础,包括蛋白质-配体、抗原-抗体、DNA-蛋白质等多种形式

酶-底物识别底物结合底物进入酶活性位点转化状态形成过渡态复合物催化反应化学键重组或断裂产物释放产物从活性位点释放

抗原-抗体识别1高特异性抗体仅识别特定抗原表位2多点结合CDR区域与抗原多点接触3静电互补抗原抗体表面电荷互补4构象适应结合过程中构象微调

DNA-蛋白质识别序列特异性蛋白质识别特定DNA序列主要沟识别蛋白质侧链伸入DNA主沟氢键网络形成复杂氢键网络间接读取识别DNA构象特征

药物-受体识别药效团药物分子中与受体结合的关键官能团结合口袋受体上与药物结合的特定区域相互作用模式氢键、疏水、离子相互作用共同作用信号转导结合引发构象变化,触发信号级联反应

离子识别识别原理基于大小匹配、电荷互补和配位作用常用受体:冠醚、穴状分子、杯芳烃应用领域离子传感器选择性萃取相转移催化离子通道模拟

冠醚与碱金属离子识别18-冠-6优先识别K+离子15-冠-5优先识别Na+离子12-冠-4优先识别Li+离子二苯并冠醚具有荧光响应特性

穴状化合物与阴离子识别杯芳烃环状结构,识别各类阴离子环糊精可形成包合物的环状糖分子穴醚三维笼状结构,高选择性卟啉金属配合物,识别轴向配体

小分子识别小分子识别利用氢键阵列、芳香腔、包结作用和钳形受体等多种策略,广泛应用于传感和分离

手性分子识别立体选择性区分分子的对映异构体关键在生物和药物系统常基于三点相互作用模型识别受体环糊精衍生物手性冠醚手性杯芳烃金属有机骨架

分子印迹技术模板预组织模板分子与功能单体混合聚合固定交联剂

文档评论(0)

183****070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02214324200000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