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晋书宣帝》《孙子兵法虚实篇》含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辽东太守公孙文懿反。景初二年,(宣帝司马懿)帅牛金、胡遵等步骑四万,发自京都。经孤竹,越碣石,次于辽水。文懿果遣步骑数万,阻辽隧,坚壁而守。帝盛兵多张旗帜,出其南,贼尽锐赴之。乃泛舟潜济以出其北,与贼营相逼,沉舟焚梁,傍辽水作长围,弃贼而向襄平。诸将言曰:“不攻贼而作围,非所以示众也。”帝曰:“贼坚营高垒,欲以老吾兵也。攻之,正入其计。贼大众在此,则巢窟虚矣。我直指襄平,则人怀内惧,惧而求战,破之必矣。”遂整阵而过。贼见兵出其后,果邀之。帝谓诸将曰:“所以不攻其营,正欲致此,不可失也。”乃纵兵逆击,大破之。贼保襄平,进军围之。
会霖潦,大水,贼恃水,樵牧自若。诸将欲取之,皆不听。司马陈圭曰:“昔攻上庸,八部并进,昼夜不息,故能一旬之半,拔坚城,斩孟达。今者远来而更安缓,愚窃惑焉。”帝曰:“孟达众少而食支一年,吾将士四倍于达而粮不淹月,以一月图一年,安可不速?今贼众我寡,贼饥我饱,水雨乃尔,功力不设,虽当促之,亦何所为?自发京师,不忧贼攻,但恐贼走。今贼粮垂尽,而围落未合,掠其牛马,抄其樵采,此故驱之走也。夫兵者诡道,善因事变。贼凭众恃雨,故虽饥困,未肯束手,当示无能以安之。取小利以惊之,非计也。”既而雨止,遂合围。起土山地道,发矢石雨下,昼夜攻之。文懿攻南围突出,帝纵兵击败之,斩于梁水之上。
(选自《晋书·宣帝》,有删节)
材料二:
孙子曰: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能使敌人自至者,利之也;能使敌人不得至者,害之也。故敌佚能劳之,饱能饥之,安能动之。出其所不趋,趋其所不意。
进而不可御者,冲其虚也;退而不可追者,速而不可及也。故我欲战,敌虽高垒深沟,不得不与我战者,攻其所必救也;我不欲战虽画地而守之敌不得与我战者乖其所之也。
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故五行无常胜,四时无常位,日有短长,月有死生。
(选自《孙子兵法·虚实篇》,有删节)
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我不欲A战B虽画地而守C之D敌不得E与我战者F乖G其所之也。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次,临时驻扎,与《兰亭集序》“列坐其次”的“次”意思不相同。
B.邀,邀请,与《琵琶行》“移船相近邀相见”的“邀”意思相同。
C.而,表转折,与《赤壁赋》“侣鱼虾而友麋鹿”的“而”用法不相同。
D.雨,像雨一样,与《过秦论》“天下云集响应”的“响”用法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与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宣帝先部署大量兵力,大张旗鼓地出击敌军南面,待敌军精锐兵力转移到南面,他又大张旗鼓地出击敌军北面,显示了宣帝“致人而不致于人”的能力。
B.面对诸将对于“不攻贼而作围”的困惑,宣帝作了精辟解说,他一方面识破了敌军坚营高垒背后的诡计,一方面制定了巧妙的应敌之策,可谓知彼知己。
C.面对司马陈圭“昔急攻今安缓”的困惑,宣帝从敌我双方的军力、粮草对比以及当下的天气等方面作了细致分析,体现了孙子“兵无常势”的军事思想。
D.材料二从理论上强调掌握作战主动权、避实击虚、因势而变等的重要性,材料一从实践上成功运用了这些理论,可见宣帝和孙子都对作战规律洞若观火。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霖潦,大水,贼恃水,樵牧自若。
(2)取小利以惊之,非计也。
14.材料一中宣帝司马懿“弃贼而向襄平”做法,体现了材料二中哪些作战原则或策略?请简要说明。
【答案】10.BDF
11.B12.A
13
(1)恰逢连绵大雨,发大水,贼军倚仗大水阻隔,像平常一样砍柴放牧。
(2)为了获取小利却吓跑他们,这不是好计谋。
14.
①致人而不致于人
②趋其所不意。
③攻其所必救也。
④避实而击虚。
【解析】
【导语】这篇文言文展示了古代战争理论与实践的紧密联系。材料一讲述了司马懿通过巧妙的战术安排,如虚实结合、避实击虚、因势利导等,成功击败敌军的行动。材料二强调掌握主动权、避实击虚、因势而变的重要性,理论上阐述了用兵之道。两则材料互为印证,体现了古代军事思想和实际运用的高度统一,展示了古人的战争智慧。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我不想交战,即使只是在地上画条界线来防守,敌人也不能够与我交锋,原因是这样做使敌军背离了他们进攻的方向。
“我不欲战”中“我”是主语,“战”是“欲”的宾语,结构完整,故在B处断开;
“虽画地而守之”,“而”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战国策——秦武王谓甘茂曰》练习题含译文.docx
-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张俭传》练习题含译文.docx
-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张学颜传》练习题含译文.docx
-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赵策一——秦攻韩。韩恐,使阳成君入谢于秦》练习题含译文.docx
-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贞观二年》练习题含译文.docx
-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贞观政要纳谏第五——贞观四年,诏发卒修洛阳之乾元殿以备巡狩》练习题含译文.docx
-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贞观政要任贤——魏征,巨鹿人也》练习题含译文.docx
-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镇王赵元偓传》练习题含译文.docx
-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州举茂才,除温令》练习题含译文.docx
-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祖逖北伐——初范阳祖逖少有大志》练习题含译文.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