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气相色谱法的发展.ppt

  1.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关于气相色谱法的发展第1页,共2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1气相色谱法的特点2气相色谱法的发展过程3气相色谱新技术第2页,共2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1气相色谱法的特点第3页,共2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气相色谱法的特点气相色谱法是指用气体作为流动相的色谱法。由于样品在气相中传递速度快,因此样品组分在流动相和固定相之间可以瞬间地达到平衡。另外加上可选作固定相的物质很多,因此气相色谱法是一个分析速度快和分离效率高的分离分析方法。近年来采用高灵敏选择性检测器,使得它又具有分析灵敏度高、应用范围广等优点。第4页,共2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2气相色谱法的发展过程第5页,共2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色谱法的发展过程1903年:Tswett于在波兰华沙大学研究植物叶子的组成时,将叶绿素的石油醚抽提液倒人装有碳酸钙吸附剂的玻璃管上端,然后用石油醚进行淋洗,结果不同色素按吸附顺序在管内形成一条不同颜色的环带,就像光谱一样。1906年:Tswett在德国植物学杂志上发表的一篇论文中首次把这些彩色环带命名为“色谱图”,玻璃管称为“色谱柱”,碳酸钙称为“固定相”,石油醚称为“流动相”。Tswett开创的方法叫做“液-固色谱法”,这就是色谱法的起源。第6页,共2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气相色谱法的起源1941年:英国科学家Martin和Synge在研究液.液分配色谱时,预言可以使用气体作流动相,即气-液色谱法。他们在1941年发表的论文中写到“流动相不一定是液体,也可以是蒸气-以永久性气体带动挥发性混合物,在色谱柱中通过装有浸透不挥发性溶剂的固体时,可以得到很好的分离”。第7页,共2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历史上最早的气相色谱仪是1947年由捷克色谱学家JaroslavJanlik发明的。该仪器以CO,为流动相、杜马测氮管为检测器测定分离开的气体体积。在样品和CO,进入测氮管之前,通过KOH溶液吸收掉CO,按时间记录气体体积的增量JaroslavJantik发明的气相色谱仪也有一些明显的不足:它只能测室温下为气体的样品,样品中的CO,不能被测定,而且没有实现自动化。20世纪50年代末,它逐渐被更先进的气相色谱仪所取代。1955年,第一台商品化气相色谱仪诞生。标志着气相色谱仪的发展进入了崭新的时代。第8页,共2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9页,共2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气相色谱法的发展1950年:Martin和James使用硅藻土助滤剂做载体,硅油为固定相,用气体流动相对脂肪酸进行精细分离,这就是气.液分配色谱的起源。后来,他们在1952年的BiochemicalJournal上又连续发表了3篇论文,叙述了用气相色谱分离低碳数脂肪酸、挥发性胺和吡啶类同系物的方法,这标志着气相色谱法正式进入历史舞台。第10页,共2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气相色谱法的发展1952年:James与Martin在提出气相色谱法的同时,发明了第一台气相色谱检测器,它是一个接在填充柱出口的滴定装置。1954年:Ray发明了热导池检测器,开创了现代气相色谱检测器的时代。第11页,共2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气相色谱法的发展1957年:Golay创立了毛细管色谱柱理论,并制备了第一根毛细管色谱柱,开创了毛细管气相色谱时代。毛细管柱自发明以来发展迅速,相继出现了不锈钢毛细管柱和玻璃毛细管柱。1958年:Mcwillian和Harley同时发明了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这也是现在应用最为广泛的检测器之一。同一年,Lovelock发明了氩电离检测器,灵敏度提高了23个数量级。第12页,共2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气相色谱法的发展20世纪60~70年代:由于气相色谱痕量分析的需求,一些高灵敏度、高选择性检测器陆续出现。1960年:Lovelock发明电子俘获检测器;20世纪60年代末:出现了不分流进样法,注入色谱仪的样品气化后全部进人色谱柱,适用于稀溶液中痕量组分的分析测定。Vogt发明了一种混合型进样系统,既可实现分流、不分流的单独操作,又可以混合操作。第13页,共2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气相色谱法的发展1966年:Brody发明了火焰光度检测器;1974年:Kolb和Bischof提出了电加热的氮磷检测器;1976年:美国HNU公司推出窗式光电离检测器。同时,电子技术的发展也使得原有检测器在结构和电路上得到重大改进,性能得到相应提高。1977年:Grob发明了冷柱头进样方法,将样品以液态形式直接注入处于室温或更低

文档评论(0)

xiaolan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你好,我好,大家好!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14016204100000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