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近现代音乐史.pdf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多谢您的浏览!

鸦片战争后,西方音乐通过基督教会的宗教歌咏,新式军乐队和学堂乐歌等各种途径传入中

国。

学堂乐歌的产生

学堂乐歌的历史是从“戊戌变法”开始。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与“洋务运动“的破产,以康

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变法运动兴起,正是在这推行新学和促进社会变革的潮流中,产

生了有别于中国传统音乐的新的歌曲形式。

历史意义

1.学堂乐歌爱国,民主等内容给予当时的青少年学生以深刻的影响,使他们在思想启蒙方

面建立起爱国民主男女平权的观念。

2.通过学堂乐歌的编创与教育,中国新兴的音乐教育体系得以建立。

3.学堂乐歌的集体歌唱形式,为我国后来的军歌,工农革命歌曲及群众歌曲体裁的发展奠

定了基础。

4.使西方音乐文化的理论、技能、记谱方法逐渐为国人所认知和接受,不仅使国人开阔

眼界,更对我国现代音乐文化的发展和学校音乐教育的普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为我国造就了一批传播现代音乐文化和创建、发展学校音乐教育的音乐家,为“五四”

运动后我国现代专业音乐的建立和发展在思想、理论与人才方面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代表人物:沈心工,曾志忞,李叔同

沈心工

创设了我国学校教育中最早的“乐歌课”

其代表作有歌曲《体操─兵操》(又名《男儿第一志气高》)、《黄河》等,出版乐歌集《学

校唱歌集》等

沈心工是中国近代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初创时期最早的音乐教师,一生作有乐歌180余

首,多数是采用外国歌曲的曲调,少数采用中国传统民歌填词或专门作曲,为学堂乐歌

运动做出了突出贡献。他所编乐歌,多数是儿童歌曲。

沈心工是点燃乐歌运动火炬,开创中国近现代学校音乐教育先河的启蒙音乐家,被李叔

同称为“吾国乐界开幕第一人”。从1903年沈心工在学校创立唱歌课,推动中国近现代

新音乐启蒙运动开始,中国的音乐事业跨越了几个时代,有了长足的进步。沈心工发起

的“乐歌运动”是继教会与教会学校里的圣咏、军队里的军歌之后,把西式集体歌唱的

演唱方式,广泛引入到了中国的学校。乐歌三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不仅影响20世纪

1/11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多谢您的浏览!

20年代大革命时期红色根据地的工农革命歌曲,也为30年代响遍全国的抗日救亡群众

歌咏运动的兴起作了准备。沈心工一生为实现民族自强、振兴中华的理想,立足教育,

以歌作戈,奋斗了一生。沈心工作为开拓者,以他那中华民族的正气歌声,陶冶和影响

了整整一代人,鼓舞了在深重苦难中奋起抗争的民众。

2/11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多谢您的浏览!

曾志忞

“学堂乐歌”时期的音乐活动家,也是我国近现代音乐史上最早的音乐理论家之一,尝

试创办近现代音乐学校的先行者和少年音乐教育事业的先驱。

1902年,他加入了沈心工在东京发起组织的“音乐讲习会”,成为最积极的成员。1903

年,他进入东京音乐学校学习,开始在日本开展广泛的音乐活动。同年,曾志忞发表了

以简谱和五线谱对照的由他自己填词的乐歌《练兵、《游春、《扬子江、《海战、《新、

《秋虫》等。

发表了《音乐教育论,该文是我国最早的一篇系统阐述近代音乐教育问题的论文。同

年,转译的《乐典教科书,是我国近代音乐史上最早的一本介绍西方音乐理论体系的

乐理教科书。

李叔同

李叔同一生编写歌曲作品70余首。李叔同的学堂乐歌大多采用西洋曲调填写新词,歌词秀

丽隽永,既有韵律又有意境。由他自己作曲的只有《春游《留别《早秋》三首。当时影响

最大的是《送别和《春游

《送别》曲调取自约翰·P·奥德威JohnPondOrdway(1824-1880)作曲的美国歌曲《梦见

家和母亲。

新型音乐社团的建立

新型民乐戏曲:中华音乐会国乐研究社

新型教育学术性:北京大学音乐研究会上海大同乐会北京爱美乐社北京国乐改进社

现代专业音乐教育的发展

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音乐科北京大学附设音乐传习所上海国立音乐院(蔡元培,萧友梅)

2/11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多谢您的浏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霞光满天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