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第五节伊氏锥虫病伊氏锥虫寄生于动物的血液而引起的疾病。主要感染马属动物、牛和骆驼,其他哺乳动物,如猪、犬、猫及某些野生动物和啮齿类动物亦可感染。第23页,共6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1、病原体:伊氏锥虫,呈弯曲的柳叶状,前尖后钝圆,大小为18—30um×2—2.5um。虫体中部有一椭圆形的泡状核,后端有点状动基体和毛基体,由毛基体生出一根鞭毛,沿虫体边缘的波动膜向前延伸,并游离出体外。第24页,共6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2、发育史:伊氏锥虫的发育史简单,只需一个宿主。虫体寄生于宿主的血浆和淋巴液内,以体表渗透吸收营养,并以纵二分裂方式进行大量繁殖。第25页,共6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3、流行病学(1)感染来源:本病的感染来源为所有的病畜和各种带虫动物。(2)感染途径:①主要是由吸血昆虫在吸血时,将病畜体内的虫体传递给健康家畜。②用污染虫体的注射器或手术器械诊疗健畜时,也可造成感染。第26页,共6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4、病状牛感染后多呈慢性经过,少数为急性发作。病牛体温升高40—41.6C,呈不规则间歇热型。可视粘膜先潮红,后苍白黄染,有出血点或出血斑。多数病牛耐过急性期转为慢性。第27页,共6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慢性病牛表现为精神萎顿,行走无力,日见消瘦,四肢下部、胸前、腹下浮肿,皮肤龟裂,甚至溃烂,流出少量淡黄色粘液,结痂、脱毛,严重时,耳尖、尾端、角及蹄匣坏死脱落。晚期后肢麻痹,卧地不起,衰竭死亡。母牛感染时,常见流产、死胎或泌乳量减少,甚至停乳。因胎盘感染时,常见第28页,共6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流产,死胎或泌乳量减少,甚至停乳。因胎盘感染的犊牛可于出生后2—3周内发病死亡。马感染后多呈急性经过,体温升高40℃以上,初期结膜发炎,潮红、肿胀,后期苍白、黄染、出血。反复数次发热后,病状加重,高度贫血,精神沉郁,食欲减速退,逐渐消瘦,体表水肿,晚期后躯麻痹,倒地死亡。第29页,共6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5、部检:见尸体消瘦,血液稀薄,凝固不良,皮下有黄色胶样浸润;淋巴结肿大;浆膜有小出血点。急性病例的脾肿大显著,髓质烂泥状。慢性病例脾较硬、色淡、包膜下有出血点;肝肿大、郁血,切面呈豆蔻样。骆驼和牛的第三、四胃及小肠粘膜有出血灶。第30页,共6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6、诊断:根据流行病学、病状、剖检变化及血液寄生虫学检查确诊。血液寄生虫学检查可采耳尖静脉血作血液压滴标本或血液涂片染色镜检,发现虫体确诊。也可用动物接种、间接血凝试验。琼脂扩散反应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方法诊断。第31页,共6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7、治疗:本病应早期治疗,并配合对症疗法和加强护理。伊氏锥虫有不同的地理株,各虫株对各种抗锥虫药的敏感性不同,应注意选药。萘磺苯酰脲(拜耳205):牛每头3-5克,一周后再用药一次。第32页,共6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甲基硫酸喹嘧啶(安锥赛):马5mg/kg、牛3—5mg/kg、骆驼2mg/kg,用灭菌蒸馏水配成10%溶液一次皮下注射,必要时2周扣再用药一次。贝尼尔(血虫净):马3.5—4mg/kg、牛3.5—3.8mg/kg,用灭菌蒸馏水配成5%溶液作深部肌肉注射。必要时隔5—12天再用药一次。第33页,共6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8、预防:疫区应每年在春季虻类出现之前和冬季对易感动物进行检查,发现阳性家畜及时治疗。对假定健康家畜可在发病季节内进行药物预防。加强对调动家畜的检疫,调进的家畜须隔离观察20天,确认健康后,方可合群饲养。搞好环境卫生,消灭传播媒介,病畜尸体应深埋或烧毁。手术器械和注射器要严格消毒。第34页,共6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六节马副丝虫病(血汗症)马副丝虫病是由丝状科副丝属的多乳突副丝虫寄生于马的皮下组织和肌间结缔组织中引起的疾病。临床特征:常在夏季引起马躯干部位的皮肤出血,如同出血汗,故称血汗症。第35页,共6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七节马尖尾线虫病(马蛲虫病)
又称蛲虫,是由尖尾科、尖尾属的马尖尾线虫寄生于马属动物的大肠内而引起的疾病。全国各地均有分布。本病的特征症状为臀部发痒,故又称“痒尾症”。第36页,共6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形态雄虫体形小,白色,体长9~12mm;有一根交合刺,大头针状。雌虫长可达150mm,尾部细长而尖,可达体部的三倍以上,未成熟时为白色,成熟后为灰褐色,阴门开口于体前部1/4附近。第37页,共6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发育史雌虫将体前部伸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护理.ppt
- 水体污染以及水体污染源.ppt
- 铁氧体磁芯及其应用.ppt
-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护理配合.ppt
- 肾脏疾病的诊断思路与技巧.ppt
- 给水管材及管件.ppt
- 腹膜病变的表现.ppt
- 过去分词作宾语补足语.ppt
- 细菌药敏试验及其耐药表型检测 (2).ppt
- 速度时间图像.ppt
- 2025年辽宁省丹东市凤城市高三下学期4月联考物理试卷.docx
- 2025年辽宁省丹东市元宝区高三二模物理试卷及答案.docx
- 2025年辽宁省丹东市元宝区高三下学期第八周周测物理试卷.docx
- 2025年辽宁省丹东市元宝区高三下学期物理基础题、中档题型强化训练.docx
- 2025年辽宁省丹东市元宝区高三下学期4月联考物理试卷.docx
- 2025年辽宁省丹东市东港市高三下学期考前物理适应性演练(二)试题.docx
- 2025年辽宁省丹东市东港市高三下学期第八周周测物理试卷.docx
- 2025年辽宁省丹东市东港市高三下学期3月联考物理试卷.docx
- 2025年辽宁省丹东市东港市高三下学期第八周周测物理试卷.docx
- 2025年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高三英才班下学期物理限时训练试题.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