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4.1 概念的概述 课件-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pptx

4.1 概念的概述 课件-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ppt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3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四课准确把握概念

第一框概念的概述;知识构架;议题一:概念的含义;有一天,柏拉图与学生们散步。一个学生问柏拉图:“您说,人是什么?”柏拉图说:“人是两腿直立的动物。”于是有一个调皮的学生,抓来一只鸡,问柏拉图:“请问老师,这是人吗?”柏拉图觉得自己的说法有漏洞。连忙修正自己刚才的说法:“人是没有羽毛的两腿直立的动物。”又有一个学生,找来了一只拔光了羽毛的鸡,在柏拉图面前高高举起,问老师:“这只没有羽毛的鸡,难道是您说的人吗?”;(一)、概念的含义;(一)、概念的含义;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逻辑与思维》议题式教学课件;(一)、概念的含义;拓展:图示概念、语词和事物本质之间的关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逻辑与思维》议题式教学课件;议题二:概念的基本特征;(二)、概念的基本特征;(二)、概念的基本特征;练一练:根据下列概念的内涵指出外延;(二)、概念的基本特征;

;2.概念之间的外延关系;矛盾关系;“团员”和“非团员”

“等边三角形”和“等角三角形”

“小麦”和“农作物”

“妇女”和“律师”

“小说”和“武侠小说”

“工厂”和“工人”

“团员”和“党员”;【质疑提问】;知识导图;课堂练习;2.据传,古时有人写了一首诗,概括了几种使人最感高兴的事,其中有两句是:久早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有人对此不以为然,认为应增加说明,于是将两句增改为:十年久早逢甘雨,千里他乡遇故知。多数人认为第一句改得不妥,第二句改得尚可,这是因为(??)

①第一句诗增加“十年”一词,不完全符合实际情况

②第二句诗增加“千里”一词,反映内涵本质的变化

③“久旱”变成“十年久旱”,说明概念的外延缩小

④“他乡”与“千里他乡”,这两个概念属于种属关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3.“牺牲玉帛,弗敢加也。(《曹刿论战》)”中的“牺牲”是指供祭祀用的牛羊、玉帛之类。现在的“牺牲”多用来指为正义而死。由此,我们可以这样理解(????)

A.同一语词在不同时代和不同语境定表达不同概念

B.要区分同一语词表达不同概念的情况以避免混淆

C.曹刿论战》中的“牺牲”与现在的“牺牲”是交叉关系

D.《曹刿论战》中的“牺牲”与现在的“牺牲”是矛盾关系;4.下列选项中概念的外延之间的关系能用图示表达的是(???)

A.书籍、小说、工具书

B.中国文学、当代文学、通俗文学

C.医生、女性、教师

D.奖励、物质奖励、精神奖励;5.甲组同学用图表示两个概念外延之间的关系。下列组合中符合下图示意的是(???)

A.S:社会保障P:社会保险

B.S:唯物主义P:唯心主义

C.S:发散思维P:聚合思维

D.S:小说作品P:文学作品;6.在“概念的概述”的学习中,老师让同学们探究“概念间的关系”这一知识内容时,下面是几位同学的观点,其中正确的是(????)

①甲同华:外延完全相同的两个概念是全同关系,例如,“石家庄”和“河北省省会”

②乙同学:属种关系是相容关系的一种,“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两个概念就是属种关系

③丙同学:学生包括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等,所以“初中生”与“高中生”是反对关系

④丁同学:矛盾关系属于全异关系的一种,“侵权责任”和“违约责任”属于矛盾关系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课堂练习;8.恩格斯在《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饱含深情地说,“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不久就会使人感觉到”。从概念之间的外延关系角度看,恩格斯所使用的“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这位巨人”之间的关系是(???)

A.属种关系

B.种属关系

C.全同关系

D.交叉关系

;谢谢!再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中小学帮手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专注于中小学教学,教案PPT课件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