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訓詁學
訓詁和訓詁學1
“训诂”的提出
章太炎(章炳麟)首先提出“中国语言文字学”这个名称,认为中国的语言文字的研究包括三个方面:文字、音韵、训诂三个方面。这实际上就是传统的中国语言文字学研究的三个内容,过去称为“小学”。小学的研究一般着重于对古代文献的书面材料(主要是传世文献)为主要研究材料。
文字:《說文解字》
音韻:《切韻》《廣韻》
訓詁:《爾雅》
学界对于汉语语法的研究一般认为是从19世纪末馬建忠的《马氏文通》方开始。
现代的中国语言文字学研究分文字、语言两大块,语言包括语音、词汇、语法三方面。
“训诂”的含义
训诂学是从语义的角度来研究古代文献的一门基础科学。
从汉代就已经产生了对前人的文献典籍进行研究,扫清后人理解文字和语言的障碍的工作,叫做“训诂”。这个词语最早出现于汉代的《毛诗诂训传》。
唐代的训诂学家孔颖达在《诗经·周南·关雎》中對“訓詁”二字分别作了解释:
诂者,古也。古今异言,通之使人知也。
陆宗达先生概括为,对因时而异的古语,用当时的今语去解释,对因地而异的方言,用当时的标准语去解释,就是“诂”。
训者,道也。道物之形貌以告人也。
黄侃先生用训诂学中的声训的方式来解释两个字的意思,即,“诂“就是“故”,“本来”的意思;“训”就是“顺”,“引申”的意思。
許慎的《說文解字》中對“訓詁”二字的理解
训,说教也。从言,川声。
段玉裁注:说教者,说释而教之,必顺其理。引伸之凡顺皆曰训。
诂,训故言也。从言,古声。
段注:故言者,旧言也,十口所识前言也。训者,说教也。训故言者,说释故言以教人,是之谓诂……训故者,顺释其故言也。
訓詁學的發展
漢代:《說文解字》《爾雅》《釋名》
清代——兩個派別
以惠栋、江声为代表,称之为“钩沉”之学。以辨识古训、疏明古义为主。
以戴震为代表的“创新”之学。以纠正旧注、创建新说为主。有清代的段玉裁、王念孙、王引之、俞樾等。
训诂与文字、音韵的关系
语言的三要素(吕叔湘):语音、词汇和语法。
文字學:传统的文字学,主要是通过字形来辨明音、义。(“六書”)
音韻學:一种语言可能没有文字,但不可能没有音和义。
訓詁學:语义是汉语研究的核心。
文字的研究偏重于形,音韵的研究偏重于音,而训诂的研究着重于义。古代的小学研究多是为理解古代文献服务的,所以语义的研究是核心,训诂是它们的着眼点。语音和字形的研究,都最终服务于语义的研究。
訓詁學的內容(PPT例子)2
释词和解句
释词:就是解释古书中字和词的含义,这是训诂学的核心内容。
解句:解释整个句子的含义,常常涉及语法和修辞。
辨析古書異例
倒文:句中倒字、倒字葉韻、倒句、倒序。
省文:蒙上省、因下省、語急省略、以忽略而省、二人之辞而省曰字。
復文:同義字複用、複句、两字义类相同牵连用之而复(指偏义复词,如今之“国家”)、語詞疊用、一人之辞加曰字。
變文:用字錯綜、連類並稱、變文葉韻、上下文變換虛字、句中或人名种用助字。
訓詁學的作用(PPT例子)3
指導語文教學
指导我们确认古代词语的正确含义
帮助我们裁断歧说,决定取舍,避免盲从
帮助我们弥补课本或选本注释方面的不足
可以帮助我们匡正课本或选本里的误注之处
能够使我们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指導古籍整理
训诂与校勘
训诂与标点
训诂与注释
训诂与翻译
指導辭書編撰
纠正辞书在释义上的谬误
考索和补充被漏略了的义项
抉发词的意义结构间的内部联系
訓詁的方法4
訓詁的條例(PPT例子)
形訓:用分析文字形体的方法来解释字义。
许慎的《说文解字》就是凭借字形的构造来探究字的本义。
说文将汉字字形的构造归纳为“六书”
象形(日、月、山、丘、水、川、火、木、鹿、角、马、豕、鱼、犬、人、自、止、肉、车、册、象、桑、禾、雨、龟、舟、耳、目、贝、虫、子、手、女、皿、戈、弓、门、羊、牛等)
指事:在像物或像实物的形符上加指示符号以示意(本、末、刃、亦等)。
会意:会合两个以上意符来表示一个跟这些意符本身的意义都不相同的意义的字(宿、从、北等)。
形声:形旁和声旁配合而构成新字(雞、齒等)。
转注
假借
聲訓:亦音训,取声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解释字义。
例子《說文》:
衣,依也。(同音)
愷(kai3,安乐):康也。(雙聲)
侨:高也。(叠韵)
采用声训比较多的:《白虎通》《释名》。
義訓:以通行词训释古语词或方言词的意义。
初、哉、首、基、肇、祖、元、胎、俶(chu4)、落、权舆,始也。《尔雅·释诂》
訓詁的方式
互訓:用同义词或近义词相互解释的一种释词方式,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有相对的意义,把那个不等于它们在一切环境中绝对同义,該方式有循环解释的毛病。
《说文》同一部首的互训。
“讽,诵也。”“诵,讽也。”
“茅,菅也。”“菅,茅也。”
《说文》不同部首中的互训。
“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