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摘要
摘要
近年来,藻菌共培养体系成为废水生物处理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微藻通过
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细菌通过有氧呼吸为微藻的生长提供无机和有机营养物,从
而在二者共生的基础上进行高效废水处理。但目前对藻菌共培养体系的研究仍局
限于少量物种之间。因此,本论文首先从污水处理厂分离纯化耐受性强的优势藻、
菌种,并构建新型藻菌共培养体系。研究此体系在模拟废水和畜禽养殖废水中的
生长和污染物去除效果,并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比较不同处理体系下藻际微生物
群落的多样性和结构组成。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分离纯化出3株细菌和1株微藻:通过分子生物学鉴定分别为阿氏芽孢
杆菌(Bacillusaryabhattai)、施氏假单胞菌(Stutzerimonasstutzeri)、摩加夫芽孢
杆菌(Bacillusmojavensis)和微芒藻(Micractiniumreisseri)。其中,
B.aryabhattai生长活性最强,且对M.reisseri、四尾栅藻(Scenedesmus
quadricauda)和普通小球藻(Chlorellavulgaris)的生长均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2)构建了S.quadricauda-B.aryabhattai共培养体系:实验表明,
S.quadricauda对实验室模拟废水耐受性最强;将其与B.aryabhattai构建共培养体
系,并设定初始培养条件为藻菌比5:1、N/P比6以及pH7.0。
(3)评估了S.quadricauda-B.aryabhattai共培养体系对畜禽养殖废水的去除
效果:将畜禽养殖废水分别进行灭菌和未灭菌预处理并用于不同体系培养96h后,
发现在未灭菌废水中微藻介导的处理组可获得较高的氨氮(NH4+-N)和化学需氧
量(COD)去除效率,分别可达67%和80%以上,显著高于灭菌废水各处理组。
(4)分析了不同未灭菌废水处理组中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和结构组成:发
现在细菌群落中,三个实验组的优势菌门均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优势菌
属均为短波单胞菌属(Brevundimonas)和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在真菌群
落中,A组(不接种体系)的优势菌门为子囊菌门(Ascomycota)和担子菌门
(Basidiomycota),而B(单藻体系)和C(藻菌体系)组的优势菌门仅为
Basidiomycota,且相对丰度大于1%的菌属仅为Apiotrichum。
本论文构建的S.quadricauda-B.aryabhattai共培养体系具备污水耐受性强、
NH4+-N和COD去除效率高的特点,并在废水处理中可有效提高有益微生物群落
的多样性且抑制病原菌的生长,此研究成果为藻菌共培养体系在有机废水生物处
理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关键词:藻菌共培养体系;四尾栅藻;阿氏芽孢杆菌;废水处理;微生物多样性
I
目录
目录
第1章文献综述1
1.1农业废水情况概述1
1.1.1我国水资源现状及目标1
1.1.2农业废水的种类及危害1
1.2畜禽养殖废水的传统处理技术概述2
1.2.1处理技术分类2
1.2.2处理技术特点概述3
1.3藻菌共培养体系在废水处理中的研究进展4
1.3.1微藻藻际微生物及其多样性4
1.3.2藻菌相互作用关系及机制5
1.3.3共培养体系对废水中污染物的去除机制7
1.3.4不同共培养体系对废水处理的应用效果概述8
1.4影响共培养体系去除污染物质的因素10
1.4.1碳氮磷浓度10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