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海南省海口市名校2023-2024学年学高三上学期开学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
1.(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土地是承载万物的媒介。《礼记》云:“地载万物,天垂象,取材于地,取法于
天。”因为土地的重要性,对土地的依恋也成为人类的一个古老而重要的心理情
结。尽管“恋土情结”普遍存在于人类社会,世界上的各个民族也都有对土地的崇
拜和依恋现象,但在中国文化中,这种“恋土情结”却表现得最为鲜明、最为持久。
在费孝通先生看来,传统中国就是乡土社会,如《乡土中国》一书所描述的:“乡
土社会是安土重迁的,生于斯、长于斯、死于斯的社会。不但是人口流动很小,
而且人们所取给资源的土地也很少变动。”“乡土”才是中国文化的重要底色。可
以说,对土地的依恋是中国文化的一种基因,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人的文化心理和
行为逻辑。
作为一种物质和元素,土在中国文化中具有崇高的地位。女娲抟土造人的神话传
说,成为中国人的一种文化共识和集体记忆。早在先秦流行的中国传统“五行”
观念中,土就是居中的,最为尊贵也最为重要。中国人不仅把土地看作是一切生
命的母体,也把土地看作是死亡和灵魂的归宿。在中国传统社会,“入土为安”
也是一种重要的死亡和丧葬观念。选择一方“风水宝地”,不仅能够护佑自己,也
可以护佑整个家族。中国人信仰的“风水观念”也与土地密切相关。
中国人对土地的崇拜和依恋在汉语和汉字中也有鲜明的体现。“乡土”“风土人
情”“土生土长”等词语都体现了对土地的依恋。中国古代常常用“社稷”来代表国家,
“社”,即土地神,稷“”则是谷神。在中国文化中,土地及其所生的谷物成为“国家”
的代表,这当中体现的即是农业民族的土地崇拜观念。
在中国传统社会,几乎每个村落都有土地庙,里面伺奉着“土地公公”或“土地奶
奶”。在乡民的眼里,土地神是一方乡土的保护神。“一方水土一方人”,正是通
过这样一种对土地的崇拜观念和祭祀仪式,日复一日,这方土地上的人们就形成
了一个共同体“社会”。可以说,中国文化饱含了对土地的历史记忆,从神话传说
到民间信仰再到我们的语言词汇,处处可见“恋土情结”的印记。
对土地的依恋和崇拜伴随了中国文化的始终,并沉淀为一种中国特色的文化心理
和民族性格。不论游子、战士还是商人或移民,他们都会带一包家乡的泥土在身
边。“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在传统中国人的观念中,土地既是一种实实
在在的物质财富,也是一种魂牵梦绕的精神家园。
土地给中国人带来的不仅是财富,也是一种安全感和稳定感。正是千百年来对土
地的辛勤耕耘,形塑了中国人吃苦耐劳的精神,也影响到了士人的价值观,“大
人不华,君子务实。”一向是中国圣贤先哲所倡导的一种精神。
中国人对土地的情感也造就了另一个文化基因,那就是平和。固守土地使中国人
变得十分温和,乐天知命,安土重迁,这样的民族本能地反对暴力和侵略,追求
和平。“安土敦乎仁,故能爱。”中国传统儒家思想更是把“安土”和“修身”联系在
一起,如《礼记》中所言:“不能安土,不能乐天;不能乐天,不能成其身。”
土地与“乡土”情结也影响着中国人的交往观念。远亲不如近邻,中国人的社交圈
子往往局限在他们生长的那块土地上,“乡土情谊”在中国人的交往观念中显得十
分重要,这也是中国文化的突出特征。改革开放以来,“乡谊网络”同样在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的转型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浙江的温州人就用“一人带一人去,
一家带一家去”的方法,把很多同乡和产业带到了世界各地。“乡土文化资本”“乡
谊关系”成为华人交往实践和交往理念的重要特色。
在人与土地的关系中,中国文化主张“天、地、人”的和谐共处,这种观念无疑是
一种中国智慧,对于今天的全球生态文明建设而言,也极富启示价值。立足新时
代,只有深刻认识自己的传统文化,对中国文化中的“恋土情结”进行创造性转化
和发展,我们才能真正地建立“文化自信”,并在社会层面实现“天时、地利、人
和”的协调发展。
(摘编自潘祥辉《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恋土情结”及其扬弃》)
材料二:
中国自古以来的政治经济体制造成了文化体制的高度集中,也造成了中华文化凝
聚力的高度集中,因而海内外中华儿女的文化自觉性非常强烈,这是由我们的历
史文化决定的。余光中经历了双“重放逐”,先是到因政治因素与大陆相隔的宝岛
台湾,后来又赴美留学,在另一个不同文化的海外生活,他先是接受台湾另一种
政治形态的熏陶,后又受西方意识形态的影响。他也曾对传统文化产生怀疑,但
是思维中固存的落叶归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端午节3分钟演讲稿【5篇】 .pdf
- 小学科学试题 .pdf
- 情感电台广播稿伤感 .pdf
- 无人机配送系统可行性分析.pptx
- 音乐专业大学生职业规划书.pptx
- 2025年富士康精密组件(北京)有限公司校园招聘模拟试题精选.docx
- 创业项目计划书智能健康管理系统开发.pptx
- 2025阜阳市电教作品评选结果.docx
- 2025年供暖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 居家养老服务策划方案.pptx
- 2022-2025年法律职业资格之法律职业主观题练习题(一)及答案.docx
- 2025年房地产经纪人之房地产交易制度政策练习题(二)及答案.docx
- 2025年执业药师之西药学专业一模考预测题库(夺冠系列).docx
- 202111 汽车行业2021年10月汽车数据解读&投资展望: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维持高位,“缺芯”略有缓解.pdf
- 202111 汽车行业月度数据分析及12月展望:汽车消费回暖,新能源高速增长.pdf
- 202112 新能源车22年供需展望之二:锂资源约束下的三元正极供需紧平衡.pdf
- 202112 新能源汽车2022年度策略,技术平价全球蓄力,创新迭代穿越周期.pdf
- 202110 缺芯问题有望缓解,新能源汽车产销再破记录.pdf
- 202111 新能源车行业2022年投资策略报告:聚势而强,电动车市场开启最美篇章.pdf
- 202112 2021年11月汽车数据解读&投资展望: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再创新高,“缺芯”持续缓解.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