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初中文言文基础知识老师:张幸欣
目录COMPANY壹贰常用实词常用虚词叁文体知识肆文言句式
文体知识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叙事,也可以发表议论,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它与“论”无大异,故后来把说理辨析一类的文章,统称为论说文。它与现代杂文或杂感在某种程度上相似,变化有致,写法不拘一致。如《马说》、《师说》、《爱莲说》、《捕蛇者说》、《六国论》、《过秦论》等。文言文包括说、表、记、书、序、讽谏等多种文体。说表记表是古代臣子向帝王上书言事或陈述某种意见的一种文体。此外还有一种专门议论朝政的文体叫做“疏”:用于臣子回答皇帝对政事的询问,叫“对”。如《出师表》、《陈情表》等。古代的一种记叙文体,叙事、写景、状物成份较多,可以描绘名山大川的秀丽瑰奇。也可以记一下国家的重大事件,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如《岳阳楼记》、《小石潭记》、《醉翁亭记》等。此外,也有以说明为主的《核舟记》。
文体知识铭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记述生平事业、警成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一种文体。常用托物言志的写法,如《陋室铭》。也有刻在石碑上,叙述死者生平,加以颂扬追思的铭文,叫“慕志铭”,如韩愈的《柳子厚墓志铭》。赋赋这种文体产生于战国,盛行于汉代,重视词藻,对偶和押韵,讲究铺陈叙事,写法上常采用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如《赤壁赋》、《阿房宫赋》等。传用来记载某人事迹(主要活动和生平)的文章,“传”一般由别人记叙,也有自述生平的“自传”。如《廉颇蔺相如列传》等。返回
常用实词1.安安逸。例:死于安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养,奉养。例:衣食所安,弗敢专也(《曹刿论战》)怎么。例: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安稳,安定。例: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2.曾(1)同“增”,增加。例: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副词,常与“不”连用,译为“连都不...。例:曾不若孀妻弱子(《愚公移山》)(3)曾经。例:相逢何必曾相识(《琵琶行》)(4)同“层”,重叠。例:荡胸生曾云(《望岳》)常用实词实词有实在意义,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一般能单独回答问题。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掌握常见文言实词的用法及意义,是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的关键。
4.得能够。例:余因得遍观群书(《送东阳马生序》)领会。例: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醉翁亭记》)同“德”,恩惠,感激。例: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实施。例:得道者多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得意。例:怡然自得(《童趣》)得到,获得。例:优劣得所(《出师表》)3.从(1)跟,随。例:战则请从(《曹刿论战》)隶而从者(《小石潭记》)(2)学习。例:择其善者而从之(《论语。述而》)(3)追寻。例:溯洄从之(《蒹葭》)(4)依从。例:民弗从也(《曹刿论战》)(5)自,由。例:从口入,初极狭(《桃花源记》)(6)在。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公输》)(7)堂房亲属。例:赠从弟(《赠从弟》)(8)向。例: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送东阳马生序》)
5.道(正确的)方法。例:策之不以其道(《马说》)主张,思想,学说。例:益慕圣贤之道(《送东阳马生序》)路。例:道不通,度已失期(《陈涉世家》)(4)政治的理想境界。例:大道之行也(《礼记。大道之行也》)(5)仁政。例:得道者多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6)说。例: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6.当(1)面对,对着。例:木兰当户织(《木兰诗》)(2)在某个时候或某个地方。例:当余之从师也(《送东阳马生序》)(3)应当。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过家》)7.方(1)指面积。例:方七百里(《愚公移山》)(2)方位、方向、处所。例:有朋自远方来(《论语。学而》)(3)当-时。例:方其远出海门(《观潮》)(4)将要。例:方欲行(《狼》)(5)正在。例:方出神(《童趣》)返回
常用虚词虚词没有实在意义,一般不能充当句子成分,不能单独回答问题(少数副词如“不”也“许”没“有”等可以单独回答问题),只能配合实词一起使用,才能表示种种语法关系。虚词包括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兼词七类。文言虚词在整个文言词语中虽然只占一小部分,但是它的语法作用却很大。文言文中的许多句式是以虚词为标志的,如判断句....也”、被动句”为.....所..等虚词在文言文中用得很频繁,而且它们的解释也相当灵活。
常用虚词①代词A.人称代词,相当于“我”“他”“他们”例:具答之。《桃花源记》B.指示代词,相当于“这”“这样”例:渔为甚异之。《桃花源记》②助词:A结构助词,相当于“的”,放在定语和中心语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