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中考语文精品课堂讲义 02 古诗词梳理 1、爱国忧民类(18首).pp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中考语文精品课堂讲义 02 古诗词梳理 1、爱国忧民类(18首).ppt

  1. 1、本文档共16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理解探究】1.(写作手法)本诗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请分析这样写的作用。答:①运用设问形式,强化了语言效果,引人注意地表达出受奴役人民的愤懑苦痛;②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每一节只变换几个字,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音乐感,形成了回环往复之美。一二2.(内容理解、主旨情感)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情感?答:主要写了劳役者遭受统治者的压迫,夜以继日地在野外干活,有家不能回,苦不堪言的非人处境,表达了劳役者对统治者的满腔愤懑。一二一二教材原文参考译文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⑤能⑥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⑦,归来倚杖自叹息。南村的一群儿童欺负我年老没力气,竟然狠心这样当面做抢掠的事。(他们)明目张胆地抱着茅草跑进竹林里去了,我喊干了嘴唇也喝止不住,回到家后只能拄着拐杖独自叹息。一二教材原文参考译文俄顷⑧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⑨向昏黑⑩。布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一会儿,风停了,天空中的云像墨一样黑,秋季的天空阴沉迷蒙,渐渐黑下来了。布被子盖了多年,又冷又硬像铁板似的,孩子睡相不好,把被里蹬破了。屋漏床湿,整个屋子没有一点儿干燥的地方,雨点像下垂的麻线一样密集,没有停过。自从经历安史之乱后,我的睡眠时间就很少了,长夜漫漫,屋子潮湿不堪,如何挨到天亮啊!一二一二教材原文参考译文【重点注释】①三重茅:多层茅草。②挂罥:挂着,挂住。罥,挂结。③长:高。④沉塘坳:沉到池塘水中。坳,低洼的地方。⑤忍:狠心。⑥能:如此、这样。⑦呼不得:喝止不住。⑧俄顷:一会儿。⑨漠漠:阴沉迷蒙的样子。⑩向昏黑:渐渐黑下来。向,接近。?衾:被子。?丧乱:战乱,指安史之乱。?何由彻:如何挨到天亮。何由,怎能、如何。彻,到,这里是“彻晓”(到天亮)的意思。?寒士:贫寒的士人。?突兀:高耸的样子。一二【作品主旨】这首诗先叙事,后议论抒情,叙写了秋风吹飞屋上茅草、村童抱茅而去、秋雨密集、屋破漏雨等情景,接着直抒诗人“广厦庇寒士”的人生理想,表达了诗人推己及人、舍己为人、关心民生疾苦的博大宽广胸怀和忧国忧民的深沉情感。一二【理解探究】1.(内容理解)怎样理解“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答:诗人从当时个人的苦难遭遇,想到天下寒士正和他处于同样的命运之中,因此他大声疾呼,希望普天下的寒士都能得到一个不为风雨所动的庇护所,安居乐业。这表现出诗人推己及人、舍己为人、关心民生疾苦的博大宽广胸怀和忧国忧民的深沉情感。一二2.(写作手法、词句赏析)本诗中对恶劣天气和生活环境的描写很精彩,试结合具体诗句做简要分析。【教材课后题】答:示例:《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对恶劣天气和生活环境的描写:“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风怒号”以比拟手法写出秋风声势之盛,“卷”字写出狂风威力之大。“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写出了一种茅草漫天飞舞、无处不在的奇景,虽无一语直接写风,却让人感到风的肆虐,动态十足,惊心动魄。一二“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写风定云起、天色昏暗的情景,不言大雨,而给人以大雨将至的压抑之感。“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写被子破烂冰冷、屋漏湿冷,透出阵阵寒意,令人悲悯;又以“娇儿恶卧”映衬其间,更觉苦寒不堪。一二3.(写作手法)本诗先描述个人遭际,结尾处借助议论和抒情升华。试结合作品分析这种写法的表达效果。【教材课后题】答:这首诗写的是诗人自己在一场暴风雨中的经历,但诗人并未停留于对自身遭遇不幸的描述上,而是推己及人,联想到要为天下寒士谋取温饱,从而体现了一种博大的胸怀。若不借助议论和抒情的升华,诗歌的思想高度和艺术成就都要大打折扣。一二第16首卖炭翁唐·白居易写作背景《卖炭翁》是白居易创作的组诗《新乐府》五十首中的第三十二首。诗人有自注云:“《卖炭翁》,苦宫市也。”唐德宗贞元末,宫中派宦官到民间市场强行低价买物,名为“宫市”,实为掠夺。作者出于对“宫市”罪行的揭露及对人民的同情创作了此诗。一二教材原文参考译文卖炭翁,伐薪①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②十指黑。有位卖炭的老翁,(整年)在终南山里砍木柴烧炭。他满脸灰尘,显出被烟熏火燎的颜色,两鬓头发灰白,十个手指(也因为常年烧炭)被熏得漆黑。一二教材原文参考译文卖炭得钱何所营③?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卖炭得到的钱做什么用呢?买身上穿的衣服和口中吃的食物。可怜他身上只穿着单薄的衣服,心里却担心炭不值钱,希望天气更寒冷。一二一二一二一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602121068gr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