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5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讲义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doc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5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讲义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课程标准

素养解读

1.了解鸦片战斗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

2.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进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1.从时空观念角度,梳理鸦片战斗后中国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

2.从史料实证角度分析概括“中体西用”思想的特点、实质并分析维新思想代表人物的基本主见和特点。

3.从唯物史观和家国情怀角度,分析“师夷”和“制夷”的关系,理解不同时期向西方学习的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学问点一“开眼看世界”

1.背景

(1)英国鸦片走私船开头频繁出没于中国东南海疆。

(2)清朝君臣对岛夷的状况一无所知。

2.概况

代表

贡献

地位

林则徐

设立译馆,编译出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世界地理志《四洲志》与《各国律例》等资料

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魏源

撰写了《海国图志》,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对当时的思想解放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历史作用

(1)既体现了对西方列强的抵挡与抗争,也包含了对资本主义文明的确定与仿效。

(2)既体现了对封建王朝的维护,也包含了对封建传统的怀疑与否定,揭开了学习西方的序幕。

学问点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1.背景:其次次鸦片战斗结束后,中国面对内忧外患的形势。

2.主见:洋务派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思想。

3.含义:洋务派确定封建制度,强调以封建纲常伦理作为国家安家立命的根本,同时主见接受西方先进科学技术。

4.目的:挽救江河日下的封建统治。

5.实践: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开设了一批新式学堂。

6.意义:迈出了中国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步。

地主阶级抵制派以林则徐为代表,洋务派以李鸿章等为代表,两者虽都属于地主阶级派别,但两者的侧重点不同。前者主见“师夷长技以制夷”,即抵制外来侵略;而洋务派则主见“师夷长技以自强”,即维护清朝统治,镇压人民抵制斗争,也含有抵挡外侮的意图。

学问点三维新变法思想

1.消灭——早期维新思想

(1)背景:洋务运动的开放和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2)代表人物:王韬、郑观应等。

(3)主见

①经济上:进展民族工商业,与外国进行商战。

②文化上:兴办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学学问。

③政治上:主见革新,实行君主立宪制度。

(4)评价:未能形成完整理论,也未能付诸实践。

2.进展——康梁维新思想

(1)时间:19世纪90年月初。

(2)代表人物及主见

①康有为

主要活动

撰写《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

思想特点

借助经学的外衣,否定君主专制统治,将西方政治学说和中国儒家思想相结合

思想作用

有力地抨击了封建顽固势力,被称为“思想界之一大飓风”“火山大喷火”

②梁启超:发表《变法通议》,抨击封建专制制度的危害和顽固派的因循守旧,宣传伸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的思想。

③严复:主见国家属于人民,王侯将相是人民的公仆。

3.实践及结果:在维新思想推动下消灭了戊戌变法,但很快就失败了。

4.评价:促进了人民的觉醒,是中国近代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维新变法思想

地主阶级的救国主见

史料一

[解读]①体现了学习西方的技术来抵制外来侵略的主见。

[思考]《海国图志》体现了怎样的思想?其学习的内容及目的是什么?评价这一思想。

【提示】思想:“师夷长技以制夷”。内容:学习西方先进的军事技术。目的: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评价:乐观方面,向西方寻求强国御侮之道,开阔了人们的眼界。消极方面,对中国的落后没有充分的生疏。

史料二“中体西用”……提出了一个改革派和保守派都能大体接受的“说法”……使中国人……看到了那个世界的部分,并移花接木地把这一部分引进到中国来,成为中西文化交冲汇融后两者可能结合的一种特定形式②。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解读]②说明引导人们生疏西方,同时使中西文化的冲突与融合的两派有个彼此合适的接受点。

[思考]依据史料二,分析“那个世界的部分”的主要内涵是什么。“中体西用”是如何迎合了“改革派和保守派”的需要的?

【提示】内涵: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迎合:对改革派而言,有利于西学的传播,削减兴办洋务的阻力;对保守派而言则维护了封建纲常制度。

洋务派和顽固派主见的异同点

1.相同:都代表地主阶级的利益;都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都主见学习西方科技。

2.不同

(1)具体目的不完全相同:前者突出抵制侵略,后者首先是为了镇压人民革命。

(2)主见的实践程度不同:前者几乎没有具体实践,后者则进行了长达三十多年的实践活动。

康梁维新思想

史料一上师尧舜三代,外采东西强国,立宪法,开国会①,行三足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计日可待。

——康有为

[解读]①体现了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主见。

[思考]依据史料分析康有为的主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55****988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