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财经新闻基础第2版新编21世纪新闻传播学系列教材河南省“十四五”普通高等教育规划教材
第十六章国际贸易与国家发展商品贸易不仅是一种使国家之间交往具有意义的值得称誉的活动,而且,如果某些规则得到严格遵守的话,它恰恰是检验一个王国是否繁荣的试金石。——托马斯·孟
通过本章的学习,你可以获得如下国际贸易相关问题的答案:为什么会有国际贸易?国际贸易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是什么关系?世界贸易组织是一个什么组织?参加世界贸易组织为什么要求必须是施行了市场经济的国家?第十六章国际贸易与国家发展
第十六章国际贸易与国家发展Part01国际贸易概述
一、从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到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从经济学说史上看,15世纪末16世纪初就开始了对国际贸易理论的探索,当时的国际贸易理论研究重点主要是商业领域,形成了重商主义学说。到了18世纪,国际贸易理论发生了深刻变化,亚当·斯密与大卫·李嘉图创立了古典国际贸易理论。亚当·斯密提出了主张自由贸易的绝对优势理论,但绝对优势理论无法解释一国在技术上具有绝对优势与另一国在技术上不具有绝对优势的情况下,两个国家仍然可以进行贸易的现象。大卫·李嘉图就此提出了比较优势理论。其基本观点是:国家间按照“两优取其重,两劣取其轻”的比较优势原则进行分工。但其比较优势理论的局限性在于研究方法为静态研究,对于许多更为复杂的因素无法深入由于古典贸易理论存在的缺陷不能很好地解释国际贸易中出现的问题,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瓦尔拉斯、马歇尔为代表的新古典经济学逐步形成,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也随之产生。
一、从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到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在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中,贡献最大的是瑞典经济学家埃利·赫克歇尔和伯尔蒂尔·俄林。赫克歇尔认为除了技术差异以外,还有其他原因决定各国在不同产品上的比较优势,而其中最重要的是各国生产要素的禀赋不同和产品中使用的要素比例不同,因而他提出了建立在相对资源禀赋情况和生产中要素比例基础上的比较优势理论。俄林则在赫克歇尔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资源禀赋贸易学说。俄林的贡献可以概括为:揭示了区间贸易与国际贸易形成的原因,指出了国际贸易中的生产要素禀赋的差异。根据要素禀赋论,一国的比较优势产品是应该出口的产品,是在生产上需要密集使用该国相对充裕而便宜的生产要素生产的产品,而进口的产品是在生产上需要密集使用该国相对稀缺而昂贵的生产要素生产的产品。
一、从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到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赫克歇尔-俄林模型(H-O模型)提出后,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H-O模型成为解释工业革命后国际贸易产生原因的主要理论。但是这一理论在实证检验中遇到了挑战,实证研究成果表明,一方面H-O模型有其一定的合理性,但也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需要发展和创新。古典与新古典经济理论在分析国际贸易时都假定产品市场是完全竞争的,这与当代国际贸易的现实也不吻合,国际贸易理论逐渐发展为当代国际贸易新理论。
二、战后国际贸易的特点战后,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和生产国际化的加深,各国之间相互依赖与相互竞争的程度日益加深。同时,跨国公司也有了比较迅猛的发展。这一切都推动了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使国际贸易的规模、结构、范围、内容和方式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国际贸易发展迅速当代国际贸易迅速发展的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1.科技革命为国际贸易的发展提供了技术基础和物质基础;2.战后生产国际化的加快,为国际贸易的发展提供了一个稳定的载体;3.区域经济合作组织的不断出现,为国际贸易的发展创造了越来越好的局部发展的环境;4.国际性经济组织的建立为国际贸易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制度环境。
二、战后国际贸易的特点(二)国际贸易商品结构的变化战后,随着世界产业结构的重大变化,国际贸易商品结构相应地发生重大变化,其趋势是初级产品比重下降,工业制成品比重上升。造成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变化的主要原因是:1.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不可再生的原材料的节约,并发明了以廉价原材料合成的复合材料,从而减少了资源缺乏的国家对进口原材料的依赖。2.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带来了工业制成品贸易的增加。3.伴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各国消费中食品、低附加值产品所占的比重相对下降,耐用消费品等工业制成品所占的比重日益提高。
二、战后国际贸易的特点(三)地区贸易发展不平衡在世纪之交的五年间各地区对外贸易在全球贸易中的比重有明显的不同,从变化的情况看,亚洲对外贸易所占比重增长得最快,转型国家所占比重增长次之,拉美所占比重增长第三,而非洲所占比重没有任何增长。各地区对外贸易发展不平衡的主要原因是:1.发达国家、新兴工业化国家和经济发展较快的国家和地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财经新闻基础(第2版) 课件 第十一章 通货膨胀.pptx
- 财经新闻基础(第2版) 课件 第十二章 金融危机.pptx
- 财经新闻基础(第2版) 课件 第十三章 汇率与外汇管理.pptx
- 财经新闻基础(第2版) 课件 第十章 商业银行.pptx
- 财经新闻基础(第2版) 课件 第十四章 资本管制与反洗钱.pptx
- 财经新闻基础(第2版) 课件 第十五章 贫困与消除贫困.pptx
- 财经新闻基础(第2版) 课件 第九章 中央银行.pptx
- 财经新闻基础(第2版) 课件 第四章 财务报表.pptx
- 财经新闻基础(第2版) 课件 第五章 财务分析.pptx
- 财经新闻基础(第2版) 课件 第六章 公司概述.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