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班级姓名学号分数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B卷·能力提升卷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
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
答案
题号16171819202122232425
答案
(1—20题20*2.5分=50分,21—25题5*2分=10分,共60分)
卷Ⅰ(选择题共60分)
1.宋太祖深知“马上得天下,马下治天下”的道理,因而十分重视发展文教事业。下列举措最能
体现这一治国思想的是()
A.解除禁军高级将领兵权B.任用王安石推行变法
C.增加科举取士的名额D.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
2.北宋朝廷尽收州县之财,州县日常开支全仰上司批拨。由于州县额定行政费用之外,所
收赋税“不留盈余”,或者“水旱洊至(屡次、接连之意),闾里萧然,农民菜色。而郡县且不
能以赈救,而坐至流亡。”这说明了
A.经济发展导致地方行政区划调整B.经济手段是巩固专制集权的主要方式
C.中央集权制阻碍社会进步D.过分削弱地方权力不利于地方经济发展
3.秦汉时,丞相一人而已,位高权重;隋唐时,三省六部制下,三省长官皆为宰相,且相
互牵制;北宋时期,参知政事与同平章事、枢密使、枢密副使合称“宰执”,相当于宰相的官
职更多了。这一现象反映了
A.丞相的权力不断扩大B.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
C.君主集权的不断强化D.中央和地方官职削减
4.榷场是宋辽金元时期位于民族政权交界地区所设的互市市场。场内贸易由官吏主持,除
官营贸易外,商人须纳税、交牙钱、领得证明文件(关子、标子、关引等)方能交易。宋太
宗在公元977年后在镇、易、雄、霸等州设榷务同辽贸易,辽也在南疆设榷场同宋贸易。南
宋与金在边境设立榷场,贸易比较发达。元灭宋前,双方也于边境设榷场贸易。从材料中获
得的信息是()
A.榷场是在澶州之盟之后建立起来的B.澶州之盟促进宋辽百余年的和平相处
C.南宋与金在榷场的贸易要高于北宋与辽D.榷场设立促进了民族政权边境贸易
5.某班同学为研究“宋元时期的民族关系”,找到以下绘画作品,其中与课题探究关系最密
切的是
A.《敕勒川狩猎图》
B.《韩熙载夜宴图》局部
C.《契丹人饮马图》
D.《河南禹州歌舞散乐壁画》
6.对下表信息解读最确切的是,该时期()
两宋与辽、西夏、金战和情况表
政权战和
北宋与辽960—1005年,40余年100多年
北宋与西夏1038—1044年,不到10年100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七年级下册历史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A卷•基础过关卷)(原卷版).pdf
- 七年级下册历史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B卷•能力提升卷)(解析版).pdf
- 七年级下册历史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A卷•基础过关卷)(解析版).pdf
- 七年级下册历史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A卷•基础过关卷)(原卷版).pdf
- 七年级下册历史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B卷•能力提升卷)(解析版).pdf
- 七年级下册历史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B卷•能力提升卷)(原卷版).pdf
- 七年级下册历史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A卷•基础过关卷)(解析版).pdf
- 七年级下册历史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A卷•基础过关卷)(原卷版).pdf
- 七年级下册历史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社会(B卷•能力提升卷)(解析版).pdf
- 七年级下册历史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社会(B卷•能力提升卷)(原卷版).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