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3单元法律与教化第8课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学案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doc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3单元法律与教化第8课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学案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第8课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学习目标导航]

课标解读

1.了解先秦时期德治与法治的争论,从“唯物史观”角度生疏德治与法治之争对先秦时期成文法产生的影响。

2.梳理古代社会有关法律和教化的统治措施,构建“时空观念”,生疏法律和教化对加强统治的作用。

3.从“历史解释”角度理解宋以后理学以乡约的形式直接面对底层百姓宣讲的意义,从“家国情怀”角度感知乡约、族规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乐观作用。

时空坐标

学问点一先秦时期的德治与法治

1.早期社会治理思想

(1)夏商:君王及奴隶主贵族可以随便残害奴隶。

(2)西周:建立了以宗法为核心的礼制,提出“敬天保民”的思想,有肯定的进步性。

2.东周社会治理思想

(1)东周时期,王室衰微,大国争霸,礼崩乐坏。

(2)儒家的德治思想与法家的法治思想影响最大。

3.先秦时期的法治思想

(1)《左传》记载,夏朝有《禹刑》,商朝有《汤刑》,周朝有《九刑》。

(2)郑国的子产制定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成文法——“铸刑书”。

4.德治与法治之争

(1)表现:在思想界体现为儒家与法家之争。

学派

主见

代表

思想

儒家

人性善,主见德治

孔子

统治者要“为政以德”,不要过度消耗民力

孟子

建议统治者“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

法家

人性恶,主见法治

商鞅

在秦国颁行了一系列法令,爱护新兴地主阶级的权益

韩非

提倡君主要以法、术、势驾驭臣下;要赏罚分明;“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2)评价

①儒家主见通过道德礼义教化民众,重视民生与民意,但儒家思想并不适用于战国时期。

②法家思想既能带来富国强兵的现实利益,又满足了各国君主专制的愿望。

(3)结果:在法家思想的指引下,秦国最终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心集权的封建国家。

学问点二秦汉至隋唐时期的法律与教化

1.秦汉法律

(1)秦朝:以法家思想治国,推动了律的编纂。

(2)汉朝:沿袭秦律,制成《九章律》。

(3)秦汉朝廷还公布法律文告,称“令”。律和令都具有法律效力。

2.魏晋法律

(1)特点:律令儒家化。

(2)表现

①魏明帝在朝廷设置律博士,命令专用儒家思想来解释律令,进一步推动了律令的儒家化。

②法律以亲属之间的尊卑亲疏作为量刑的重要原则之一,目的在于维护儒家提倡的三纲五常。

3.唐朝法律

(1)唐朝的法治

演化

①唐高宗永徽年间,在《贞观律》基础上修订颁布《永徽律》。②唐高宗又命人对律文逐条解释,撰成《唐律疏议》

特点

唐律是礼法结合的典范

影响

中国现存最早、最为完整的封建法典,是中华法系确立的标志。历代王朝大多以此为蓝本创制自己的法律

(2)唐朝的礼治

①内容:732年,唐朝政府颁行《大唐开元礼》,分吉、宾、军、嘉、凶五礼。

②地位:是一部体系浩大、体例严谨、内容繁复的礼仪法典,也是秦汉以来封建礼仪制度的集大成。

③影响:唐朝政府推广魏晋南北朝以来重视家训的阅历,强化基层教化。

学问点三宋元至明清时期的法律与教化

1.法律演化

(1)宋朝:基本沿用唐朝法律体系,制定《宋邢统》《天圣令》。

(2)元朝:对唐宋法律整体上弃而不用,但在司法实践中仍广泛援引唐律。

(3)明朝:制定《大明律》,在司法实践中重视“例”,开创了律例合编的体例。

(4)清朝:法典沿袭《大明律》,同样重视例,制定了《大清律例》。

2.基层教化

(1)理学兴起

①背景:理学从北宋周敦颐开头,到南宋朱熹集大成。以程颢、程颐、朱熹为代表的程朱理学,在南宋后期逐步确立统治地位。

②传播:掌握教育与科举,通过授徒、书院讲学,深入族规、家训之中。

(2)乡约教化

①创立:北宋吕大钧兄弟是乡约的制造者。吕大钧撰写的《吕氏乡约》,是儒学士人教化乡里的范本。

②进展:明朝后期,乡约改为宣讲明太祖朱元璋的“六谕”,使乡约渐渐带有强制力。

③连续:清朝宣讲内容变成了康熙帝的“圣谕十六条”和雍正帝《圣谕广训》,宣讲时也常常引用《大清律例》。乡约经政府利用和推广而具有约束力,并与法律合流。

敬天保民

“敬天保民”是西周初期统治的基本政治和治国方针,其内涵认为“上天”把统治人间的“天命”交给那些有“德”者,一旦统治者“失德”,也就会失去上天的庇护,新的有德者即可以应运而生,取而代之,作为君临天下的统治者应当“以德配天”。

孔子“仁”与孟子“仁政”的区分

(1)孔子的“仁”是一种含义极广的伦理道德观念,其最基本的精神即“爱人”。

(2)孟子从孔子的“仁”动身,把它扩充进展成包括思想、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施政纲领,即“仁政”。孟子的“仁政”思想是对孔子“以德治国”的继承与进展。

法家的法治与依法治国

(1)法家的“法治”思想是为了让君主利用刑律强化中心集权,刑律成为镇压人民、维护君主专制统治的工具。

(2)依法治国是要实现人民的意志,维护人民的利益,否定任何特权,法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89****1877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天津卓蹊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IP属地天津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120102MADL1U0A9W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