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PAGE1
PAGE0
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知识点
一、考点讲解
(一)定义
中华文明多元一体观由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提出,其核心思想是:中华文明是由多个民族、多种文化在长期历史发展中相互交融、相互影响,最终形成的一个统一而多样的整体。这一观点强调了中华文明的多样性和统一性,体现了“多元一体”的特征。
“多元”是指中国文明、民族中华文明多元一体观或文化的多样性;一体是指中国境内文明、民族或文化之间密不可分的联系,逐渐形成的同一性,呈现兼收并蓄,“中原核心”的特征,这种多元一体结构的形成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二)四大认同的关系
①文明认同是基础:对中华文明独特性的认可(如汉字、礼制、科技)。
②文化认同是核心:儒家伦理、汉字系统、祖先崇拜等凝聚族群的精神纽带。
③民族认同是纽带:通过民族融合(如北魏孝文帝改革)形成“中华民族”概念。
④国家认同是目标:通过制度统一(郡县制、行省制)和意识形态(“天命观”“大一统”)强化对统一国家的归属。
逻辑链条:多元文明共生→文化交融→民族融合→政治统一→形成“四位一体”的命运共同体。
(三)中华文明总体特征
“多元一体、兼容并蓄、绵延不断”
(四)形成与发展过程
1.先秦时期:多元起源
原始社会:中国境内的原始文化分布广泛,如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红山文化、良渚文化等,呈现出多中心、多源头的特点。
夏商周时期:随着国家的形成,中原地区逐渐成为文化的核心,但周边地区的文化仍然保持独立性。例如,商周时期的青铜器铸造技术在中原地区达到高峰,但南方的楚文化、北方的戎狄文化等也展现出独特的风格。
2.秦汉时期:统一与融合
秦朝统一六国,建立了第一个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推动了各地区的文化交流与融合。
汉朝进一步巩固了统一,丝绸之路的开通促进了中原与西域的文化交流,儒家思想成为主流,形成了以儒家为核心的文化体系。
3.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大融合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大量进入中原,与汉族及其他民族长期共处,形成了大规模的民族融合。
南北朝时期,南方的汉族文化与北方的少数民族文化相互影响,推动了文化的多样性和创新。
4.隋唐宋元时期:多元一体的深化
隋唐时期:隋唐的统一和开放政策,使中华文化进入鼎盛时期。唐朝的开放包容吸引了大量外来文化,如佛教、波斯文化、阿拉伯文化等,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文明的内涵。
宋元时期:宋朝的理学发展和元朝的多民族统治,推动了文化的进一步融合。元朝的大规模民族迁徙和交流,使各民族文化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5.明清时期:多元一体格局的巩固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中央政府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理,如明朝的土司制度、清朝的“改土归流”等政策。
各民族文化在长期的交流中逐渐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中华文明的多元一体特征更加明显。
(五)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特点
1.多样性:中华文明包含56个民族的文化,各民族文化在语言、宗教、习俗、艺术等方面各具特色。
2.统一性:尽管文化多样,但各民族文化在长期的交流中逐渐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和认同感,如儒家思想、中华文化认同等。
3.包容性:中华文明具有强大的包容性,能够吸收外来文化并将其融入自身体系,如佛教的传入与本土化。
二、考点练习
1.选择题
考古学家在某地发现了一座战国时期的墓葬,墓中出土了大量青铜器和玉器。其中一件青铜鼎的纹饰既有中原地区的风格,又带有明显的楚文化特征。此外,墓中还发现了带有越文化风格的玉器。根据这些考古发现,最能说明以下哪一观点()
A.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之间的文化交流频繁
B.战国时期楚国与越国的经济贸易发达
C.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特征
D.战国时期中原文化对周边地区的强势影响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史记·货殖列传》记载:“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不待贾而足……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司马迁《史记》
材料二:
唐朝时期,楚地的丝织业和陶瓷业高度发达,楚地的青瓷和丝绸通过丝绸之路远销中亚和欧洲。楚地的楚辞文化也在这一时期被中原文人广泛接受和模仿。
——摘编自《中国通史》
材料三:
元代,楚地成为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大量稻米通过运河运往北方。楚地的楚文化与元代的蒙古文化相互影响,形成了独特的元代楚蒙文化。
——摘编自《元史》
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楚文化在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
3.小论文题
以“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与发展”为主题,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不少于200字的小论文。要求:论述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过程;分析多元一体格局对中华文明发展的影响;结合具体历史事件或文化现象进行论证。
【答案】
1.
答案:C
解析:题目中的考古发现表明,墓葬中的青铜鼎和玉器融合了中原文化、楚文化和越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高中英语2025届高考动词类词性变化规律(共8类).doc
- 高中英语2025届高考读后续写常用词汇(自然环境+氛围+场景+其他).doc
- 高中英语2025届高考读后续写素材(悲伤+喜怒哀乐).doc
- 高中英语2025届高考高分句式(共四类).doc
- 高中英语2025届高考全国I卷真题词汇(高频名词+高频动词+特色词汇).doc
- 高中英语2025届高考完形填空高频难词(共109个).doc
- 高中英语2025届高考完型阅读高频易错词系列0401.doc
- 高中英语2025届高考写作高分句(共100句).doc
- 高中英语2025届高考易错词组辨析(共20组).doc
- 高中英语2025届高考应用文写作满分模板(共10个).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