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必威体育精装版统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语文要素解读及课堂训练(附答案).docx

必威体育精装版统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语文要素解读及课堂训练(附答案).docx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1/NUMPAGES10

必威体育精装版统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语文要素解读及课堂训练(附答案)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学校: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一、语文要素解读思维导图

语文要素:

1.了解课文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

2.收集传统节日的资料,交流节日的风俗习惯,写一写过节的过程。

二、方法指导

一、了解课文围绕中心意思写清楚的段落

1.《古诗三首》

解读:以《元日》为例,首句“爆竹声中一岁除”点明时间是新年,“春风送暖入屠苏”描绘人们迎着和暖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的情景。后两句“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则进一步强调家家户户迎着朝阳,忙着取下旧春联换上新桃符。整首诗围绕“新年”这一主题,通过不同的场景和事物,将新年热闹、万象更新的氛围写得清晰明了,让读者深切感受到新年的独特魅力。

方法总结:对于诗歌类文本,可先抓住诗题,明确主题方向,再分析诗句中的关键意象,如“爆竹”“屠苏”“桃符”等,理解它们如何从不同角度烘托出诗歌的中心意思,使诗歌的主题在字里行间得以清晰呈现。

2.《纸的发明》

解读:文章开篇便提出“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直接点明中心意思。接着按时间顺序,依次介绍了蔡伦改进造纸术后,纸张逐渐被广泛使用,以及后来造纸术传至朝鲜半岛、欧洲等地的过程。如“中国的造纸术逐渐传到了阿拉伯世界和欧洲……大大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一句,清晰地阐述了造纸术传播带来的深远影响,始终围绕“造纸术的伟大意义”这一核心意思展开论述。

方法总结:说明文往往在开头或关键语句处明确提出中心意思。阅读时要关注这些起始句或关键语句,然后梳理文章的脉络,分析作者是如何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如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因果顺序等),运用具体的事例、数据等材料来支撑中心意思,使读者对所阐述的内容有清晰、准确的理解。

3.《赵州桥》

解读:文中第一段就指出“赵州桥非常雄伟。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这既是对赵州桥的总体评价,也是全文的中心句。后续段落分别围绕坚固与美观展开描述,在介绍坚固时,详细列举了赵州桥的设计特点,如“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用具体数据和独特设计凸显其坚固;在描写美观方面,刻画了栏板上精美的图案,如“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生动地展现了其美观程度。整篇文章紧扣中心句,条理清晰地从不同角度展现赵州桥的特点。

方法总结:对于这类描写事物特点的文章,要先找到总起句或总结句,它通常能概括段落的核心意思。然后分析段落内部是如何通过细节描写、列举事例等方式,对事物的不同特征进行详细阐述,从而使中心意思更加饱满、立体,让读者对该事物形成完整而清晰的认识。

4.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解读:文章开头“北宋时候,有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清明上河图》。这幅画长528厘米,高24.8厘米,画的是北宋都城汴京热闹的场面”,直接点明了画作的名称、规模及大致内容,为全文定下基调。接着按照画面的顺序,从人物、街市、建筑等方面进行细致描写,如“画面上的这些人,有的不到一寸,有的甚至只有黄豆那么大。别看画上的人小,每个人在干什么,都能看得清清楚楚”,通过对人物大小与细节的描写,突出了画作的逼真与精湛技艺;又如“街上有挂着各种招牌的店铺……应有尽有”,生动再现了当时汴京街市的繁华景象。整个段落紧密围绕展现《清明上河图》的奇妙之处展开,层次分明,条理清晰。

方法总结:写景或介绍艺术品的文章中,作者常在开头就点明主题对象及其显著特征。阅读时应首先把握这一关键信息,然后跟随作者的视角,逐步深入到各个局部细节,体会作者如何运用细腻的笔触、恰当的修辞手法等,对主题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描绘,从而将一幅完整的画面或独特的艺术形象清晰地呈现在读者眼前,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深刻感受到其内涵与魅力。

二、收集传统节日资料、交流风俗习惯并写作过节过程

1.《古诗三首》与传统节日

资料关联:《元日》对应的是春节,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有贴春联、放鞭炮、拜年、吃团圆饭等诸多习俗。《清明》反映的是清明节,此节日有扫墓祭祖、踏青、插柳、放风筝等传统活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涉及重阳节,重阳节的习俗主要有登高望远、赏菊、插茱萸等。

方法指导:学习这些古诗时,先深入了解每个节日的历史渊源,如春节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与祖先信仰和春祭礼俗有关;重阳节最早可追溯到先秦时期的秋收祭祀。再探究相关习俗背后的意义,像春节贴春联寓意着辞旧迎新、驱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mqzx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04月25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