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河南豫剧祥符调的地方性保护与活态非遗传承
摘要:豫剧母调祥符调,作为中原尤其是河南地区极具代表性的地方非遗形式,拥有文学叙事、美育价值和乡土记忆等多重文化内涵。然而,它也面临着保护困境与创新发展的双重挑战。在信息时代背景下,祥符调需寻求活态传承之路,重视本体革新,借助数字化技术提升教育资源,实现线上传播与互动。同时,推动祥符调与经济、文旅、教育、国际交流等多产业协同发展,以重焕其生机,增强地域文化认同感与民族凝聚力,从而在当代社会实现价值再生。
关键词:祥符调;传统音乐;非遗传承;再生路径
祥符调发轫于北宋都城河南,作为“豫剧之母”,其根系可追溯至宋真宗祥符年间的梆子声腔。清嘉庆、道光年间,“蒋门”“许门”两大戏班的建立与流传完成了祥符调的艺术定型,使其成为“中州正韵”的戏曲典范。如今河南朱仙镇戏楼牌坊镌刻的楹联“锣鼓梆子五花八门蒋许门,生旦花脸南腔北调祥符调”正是对其历史地位的诗意注脚。2006年,豫剧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豫剧五调之一的祥符调因其“古朴醇厚、委婉明丽”的唱腔特征,成为中原戏曲美学的活态标本。
一、祥符调的文化内涵:地域文化的艺术镜像
祥符调既传承了金元明时期的北曲和诸宫调的艺术传统,又融合了黄河流域农耕文明与市井文化的双重元素,其开发和保护有必要性、紧迫性和地域性。正如王国维在《戏曲考源》中所言:“戏曲者,谓以歌舞演故事也”,祥符调用声腔、表演与剧目的立体建构,在戏台上编织出中原百姓集体的精神图谱。一方面,它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独特风格魅力和艺术价值;另一方面,祥符调反映着中原人的历史习俗和生活方式并潜移默化、深远持久地影响着黄河畔的年轻后辈,塑造着他们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念。
(一)方言基因的音乐形态
祥符调起源于民间,语言多为俗语白话,唱词平易浅显。其中大量运用的河南方言词汇和表达方式,使唱词更加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不仅增强了唱词的表现力,也使得祥符调更加具有地域文化特色。作为北宋都城的“正音”,河南方言兼具权威性与广泛性,其语音体系因政治文化中心的辐射效应,深刻影响着周边各地区的戏曲声腔。从语音学上来看,河南方言具有“入声消失”“尖团音分明”“儿化音密集”“韵母发声平稳”的特点,形成了“字正腔圆”的发音规范。以《穆桂英挂帅》中“辕门外那三声炮”经典唱段为例,演员演唱时通过独特的“破颤音”技法延长喉部颤音,再现汴梁官话的古音遗韵,将方言声调转化为戏曲的情感张力。其次,祥符调唱词中衬字占比极高(像“哪”“哇”“那个”),如《陈三两爬堂》“哎哟我的老爹爹呀”一句,哭腔中“哎哟”“呀”等虚词的穿插,既起加强唱词节奏的作用又强化了情感表达。祥符调“依字行腔”的规律对乐队伴奏的配合也提出更高的考验,要求其具备丰富的经验和随机应变的能力。正因如此,祥符调具有相对更高的自由度,极具审美特色和地域特色,是音韵学研究名副其实的活化石。
(二)黄河记忆的文学叙事
祥符调“见人见事见生活”,在剧目题材的选择上,它着重表现家国情怀和中原儿女的精神风貌,激励着后人不断前行。如包公戏《铡美案》歌颂不畏权贵、公正廉明的百姓官,《花木兰》展现忠孝两全的巾帼豪情,《穆桂英挂帅》借将门女帅的传奇书写演绎忠勇精神的代代相传。除了历史上黄河流域涌现出的英雄贤臣,祥符调也不乏表现普通百姓喜乐悲欢和生活理想的题材:《三娘教子》一出赞颂含辛茹苦、坚忍刚毅的母亲形象,传统剧目《春秋配》描写李春华与姜秋莲历经坎坷磨难终成眷属的感人故事,赞扬年轻男女大胆追求爱情的勇气。戏剧里的社会缩影展示出豫州的市井风俗、民生百态。
(三)特色符号的程式表演
祥符调的道具、动作等程式表演元素也蕴含着丰富的地理隐喻。例如,在祥符调剧目中经常出现的道具如马鞭、船桨等都与中原地区的地理环境密切相关。同时,祥符调的动作表演也注重展现中原地区人民的生活方式和劳动场景,如耕田、织布等动作都体现出中原地区的农耕文化特色。此外,祥符调的服饰设计也彰显时代和中原地域特色。戏服“蟒、帔、靠、褶、衣”均是在生活服饰的基础上加工而成,饰有传统图纹,如龙纹、八卦纹等。正如祥符调名角吴素真所言:我们传承的不是古董,而是流动的黄河水。
(四)礼乐传统的深情呼唤
“礼,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从示从豊。”[汉]许慎著.说文解字[M].长沙:岳麓书社,2019.礼乐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文化精髓,以礼乐仪式构筑了华夏族群的精神秩序与生命诗学。祥符调的舞台表演本质是上古乐舞更贴近现实生活的表达,程式动作则类似礼仪规范的的艺术化延伸,通过肢体的符号化将抽象的伦理秩序具象为可感知的模拟叙事。祥符调作为中原音乐的活态遗存,其声腔韵律、表演程式与叙事母题中都映现着礼乐传统的脉络,在当代文化背景下成为重塑精神共同体的审美媒介。
[汉]许慎著.说文解字[M].长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