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
【速记清单】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一、冷战与两极格局
1.冷战
(1)含义:是指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至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逐步形成的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长期对峙与竞争状态。
(2)爆发原因
①深刻根源:美国和苏联是两个社会制度完全不同的超级大国。
②基础破裂: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和苏联战时同盟的基础不复存在。
③根本原因:二战后两国的国家利益存在严重冲突,意识形态也尖锐对立。
(3)开始标志:1947年3月,杜鲁门发表被称为“杜鲁门主义”的演说。
(4)主要表现
阵营
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
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
政治
杜鲁门主义
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经济
马歇尔计划
经济互助委员会
军事
1949年4月,成立“北约”
1955年,成立“华约”
2.两极格局
(1)形成: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苏全面冷战对峙,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2)特点:两极格局是不对称和不完全的。美国及其盟国的总体实力始终强于苏联及其盟国。有些国家处于两大阵营之外,如印度、印度尼西亚等。
二、冷战的发展与多极力量的成长
1.冷战的发展(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
(1)呈现特点:既有缓和,又有激烈的冷战对抗。
(2)典型事件:发生了第二次柏林危机和古巴导弹危机。这两次危机虽然没有达到局部热战的程度,但它们所带来的战争特别是核战争的风险是空前严重的。
2.多极力量的成长
(1)表现
西方阵营逐渐分化
①西欧:欧洲共同体的成立和发展
②日本:经济“起飞”、追求“政治大国”
社会主义阵营开始瓦解
原因:①苏联的大国主义和民族利己主义
②表现:东欧国家对苏联控制的斗争,中苏关系的破裂
中国崛起
“两弹一星”、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尼克松访华
第三世界的兴起
1955年万隆会议及1961年兴起的不结盟运动是发展中国家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的重要标志
(2)影响:对美苏两极格局造成了有力冲击。
三、两极格局的瓦解
1.美苏关系
时期
特征
苏联
美国
20世纪70年代
日趋紧张
苏联入侵阿富汗
加强对苏联的遏制,大搞军备竞赛,实施“战略防御计划”
1985年以后
走向缓和
美苏建立了多层次对话机制;美苏签署《关于消除两国中程和中短程导弹条约》《关于削减和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苏联从阿富汗撤军;苏联与中国关系也实现了正常化
2.两极格局的瓦解
(1)原因:苏联放任西方对东欧的“和平演变”攻势;国内改革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放弃共产党的领导地位。
(2)标志:苏联解体。
(3)影响:持续近半个世纪的冷战随之结束。两极格局中出现的世界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1.国家的宏观调控
(1)加强国家干预
背景
①经济大危机暴露了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弊病
②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生死存亡教训
③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冲击与影响
特点
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强化国家干预为核心
措施
①加大政府开支,增加就业机会,刺激消费需求
②制定经济发展计划
③利用信贷、利率、税收等经济杠杆实施宏观调控
结果
取得了一定成效,经济增长速度较快
(2)减少国家干预
①原因:20世纪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不同程度的“滞胀”现象,表现为经济增长停滞,通货膨胀严重。
②措施:适当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3)加强国际协调
①建立国际经济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②发挥大国作用:通过大国相对平等的协商,采取市场干预行动,协调利益,维护经济秩序。
2.科学技术的新发展
(1)背景:20世纪科学理论的突破,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技术革命进一步提供了理论支持。
(2)内容:原子能的开发利用,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互联网的建立,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的迅速发展,各种新材料的出现,生物工程技术的突破等。
(3)意义:使社会发展进入信息时代,劳动方式日益自动化和智能化,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3.社会结构的新变化
(1)原因:科学技术的新发展带来社会生产力的提高。
(2)表现
①就业结构变化:农业和工业的就业人口所占比重逐渐下降,从事服务业的人口所占比重增加。
②“中间阶层”人数增加;他们一般不拥有生产资料,但有较高的收入。
4.“福利国家”与社会运动
(1)“福利国家”
①含义:是指国家通过构建社会保障体系,保证个人和家庭的经济安全;通过加大社会服务开支,保证全体公民享受较好的公共福利。
②影响:在缓和收入分配不平等、保持社会稳定方面起到一定积极作用;但也加重了国家的财政负担。
③调整:20世纪70年代,减少福利成为“改革”的内容之一。80年代,美、英、法等国不同程度地减少政府公共开支,改革社会保障制度。
(2)社会运动的兴起
①原因:加强国家干预的办法缓解了社会矛盾,但没能触动造成这种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专题三十二:医疗与公共卫生--高考历史考前三个月速记清单.docx
- 专题三十六:商路、贸易与文化的交流--高考历史考前三个月速记清单.docx
- 专题三十七:战争与文化交锋--高考历史考前三个月速记清单.docx
- 专题三十三: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高考历史考前三个月速记清单.docx
- 专题三十四: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高考历史考前三个月速记清单.docx
- 专题三十五: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高考历史考前三个月速记清单.docx
- 专题三十一:交通与社会变迁--高考历史考前三个月速记清单.docx
- 专题十: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高考历史考前三个月速记清单.docx
- 专题十八: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高考历史考前三个月速记清单.docx
- 专题十二: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高考历史考前三个月速记清单.docx
- 专题十六: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高考历史考前三个月速记清单.docx
- 专题十七:世界殖民体系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高考历史考前三个月速记清单.docx
- 专题十三:中古时期的世界--高考历史考前三个月速记清单.docx
- 专题十五: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高考历史考前三个月速记清单.docx
- 专题四: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高考历史考前三个月速记清单.docx
- 专题五: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高考历史考前三个月速记清单.docx
- 专题一: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高考历史考前三个月速记清单.docx
- “以动机来评判和以结果来评判哪个更合理”材料分析+立意指导+标题范例+素材积累+范文.docx
- 《人民日报》教你把背过的诗文写进作文,落笔即封神!“舟覆乃见善游,马奔乃见良御”等.docx
- 2025届高考语文作文素材积累:“春节申遗成功,中国年闪耀国际范”(精彩时评+佳句积累+作文训练).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