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考点培优训练 (3).docVIP

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考点培优训练 (3).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提能训练练案[3]

一、专项练习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题。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最主要的发祥地。在中华文明漫长的发展中,黄河文化可以说是最具影响力、最具代表性的主体文化之一。在一些学者眼中,中国文明起源的问题,从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是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文明起源的问题。还有一些学者认为,中华文明的发祥地就在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区,中华文明是以黄河中游地区(以陕东、晋南和豫西为中心,涉及陕西、山西、河北、河南等四省)为代表形成的文明。史学大家钱穆在其著作《中国文化史导论》中曾讲到几个文明起源地与文明的关系,认为人类文化的最先开始,他们的居地,均赖有河水灌溉,好使农业易于产生,人类文化始易萌芽。埃及的尼罗河流域,巴比伦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印度的印度河流域,莫不如此;在谈到黄河时,他认为黄河本身适于灌溉,两岸流着泾、渭、伊、洛、汾、涑几条支流,每一条支流的两岸都合宜于古代农业之发展。黄河文明是大河文明的典型之一。毫无疑问,有了黄河,才有了中国的大河文明,才有了璀璨久远的中华文明。

(摘编自刘建霞《论黄河文化在中华文化中

的地位和影响》)

1.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原文观点的一项是(3分)()

A.《尔雅·释水》中云:“河出昆仑虚,色白。所渠并千七百一川,色黄。”据此可以推断,黄河之名乃得自其河水的颜色。

B.商朝曾多次迁都,这些都邑的地点大多在黄河两岸。而中国的八大古都中有五个处于黄河流域,分别是安阳、西安、洛阳、开封、郑州。

C.“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我们应继续发扬百折不挠、奋发向上的黄河精神,让古老悠久的黄河文化奏出我们这个时代的恢宏乐章。

D.从盘古开天、燧人取火到伏羲与女娲创世,再到炎帝与黄帝部落结成联盟,这些黄河文化最早的开创者在黄河流域繁衍生息,构成了中华民族主干。

【答案】D

【解析】原文观点是“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最主要的发祥地”。A项,表述的是黄河名字的由来,没有体现“摇篮”“发祥地”;B项,表述的是黄河流域建都情况,支持第二段观点;C项,表述的是今天要继承发扬黄河文化,与第四段关系更为密切;D项,列举的传说、历史人物都是黄河文化的开创者,也是中华文明的开创者,最适合作为论据来论证最后一段的观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题。

材料一:

《红楼梦》后四十回续书作者问题不是“新闻”,实实在在是“旧闻”。张庆善指出,早在2008年《红楼梦》新校本第三次修订出版时,就已经由“曹雪芹、高鹗著”改为“曹雪芹著,无名氏续,程伟元、高鹗整理”了。张庆善认为曹雪芹其实把《红楼梦》写完了,理由是:从创作规律而言,曹雪芹创作《红楼梦》批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历时十年之久,不可能只写出前八十回就不再往下写了,翻来覆去只修改前八十回,这不符合创作规律;现有的大量脂砚斋批语,已经透露出八十回以后的情节,曹雪芹的亲友脂砚斋、畸笏叟都已经看到了这些稿子,如庚辰本第四十二回回前批:“钗玉名虽二个,人却一身,此幻笔也。今书至三十八回时已过三分之一有余,故写是回,使二人合而为一。请看黛玉逝世后宝钗之文字,便知余言不谬矣。”

曹雪芹《红楼梦》写完了,原稿八十回后为什么没有传下来?张庆善认为是《红楼梦》传阅时弄丢了。曹雪芹逝世后,畸笏叟保存残稿,更不敢轻易拿去给别人看,怕再弄丢,最终八十回后的稿子也随着畸笏叟的去世而成了永远的谜案。

在曹雪芹逝世后的二三十年里,《红楼梦》都是以八十回本在社会上流传,直到1791年,程伟元、高鹗整理出版了一百二十回本《红楼梦》,才结束了《红楼梦》以八十回本流传的时代。那么,《红楼梦》后四十回是从哪里来的?张庆善认为,后四十回是程伟元多年搜寻得来的,程伟元邀请高鹗帮助修订整理,高鹗欣然答应,“细加厘剔,截长补短”,依据就是程伟元、高鹗为程甲本、程乙本出版所写的序和引言。张庆善认为,高鹗只是整理者之一,到目前为止所有关于高鹗续写后四十回的根据都不成立,而且在程伟元、高鹗刊刻程甲本以前,就有《红楼梦》一百二十回抄本存在,高鹗也没有时间去写。

对于后四十回,有人认为主要是曹雪芹原稿的散稿,有人认为其中没有曹雪芹一个字。张庆善认为,后四十回不是高鹗续写,也不是曹雪芹的原作,因为脂批透露的八十回以后的情节,续书中一条也没有出现或完全不符合;现存后四十回的主题、创作观念也与前八十回明显不同,如在曹雪芹的原著,贾家最后是“白茫茫大地真干净”,而今本后四十回却让贾府“兰桂齐芳”等等;后四十回对人物形象有所扭曲。至于后四十回到底是谁写的,目前无法确认。张庆善指出,人民文学出版社《红楼梦》新校本署名改为“曹雪芹著,无名氏续,程伟元、高鹗整理”,正是一种实事求是的学术态度,是对学术的尊重与对读者的负责,是力争恢复历史真面貌,是为程伟元、高鹗正名,这是多年来红学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86****877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