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教案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人生寓言》.docx

教案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人生寓言》.docx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案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人生寓言》

内容预览:

8、人生寓言

一、教学目的

①理解寓言的含义。

②正确地把握人生态度,对待人生际遇。

③感受优美的语言,学习精巧的表达。

二、教学重点

①理解寓言含义。

②学习精巧的表达。

三、课前预备

①查字典、词典,扫除字词障碍。

②预习课文内容。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教学《白兔和月亮》:

①介绍寓言。②解读寓意。

③引导学生自相对照,把握人生态度。

二、教学设计

人们只要做事,就必定有得有失,得与失将会伴随我们今生今世。有俗语说:“有得必有失。”事实上,有失也必有得。明智的,随遇而安,得失不惊,心宽体胖,处世潇洒;痴妄的,追名逐利,患得患失,意乱心迷,生身受累。我们应当怎么样把握本人的人生态度?《白兔和月亮》是一面透亮的镜子。.

1、出示课题。

2、介绍寓言

3、朗读

4、疏通文意,感受语言。

5、整体感知

①感知内容

a.这则寓言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设计目的:掌握课文内容。要求学生完好地复述课文。

b.白兔赏月的心态前后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设计目的:理解身份的改变关于心态的妨碍。第一咨询,要求学生用课文中的相关词语答复。

c.白兔在得到月亮之后为什么会患得患失?

设计目的:理解占有欲在作祟。

d.这则寓言给了我们一个什么启示?

设计目的:理解寓意。

以上咨询题难度不大,在充分讨论的根底上,老师略加点拨,学生能够本人完成。

②感知语言

这则寓言的语言非常精巧,老师要引导学生细心品味、赏析。

例如,“慧心”“风韵”“闲适”“绷”等用词非常精当。对称的句子也非常精巧,“或是无忧无虑地嬉戏,或是心旷神怡地赏月”“乌云蔽月,她便紧张不安,生怕宝藏丧失;满月缺损,她便心痛如割,仿佛遭了抢劫。”

除让学生分析上述词语的妙用之外,还可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其他有关的词句再作分析,并让学生试着仿写。

6、咨询题研究

①找出故事情节中的两次转机。

把握构造。

②白兔最终要求诸王之神撤销决定说明了什么?

让学生理解白兔慧心未泯。

③这则寓言提到了人类有什么含义?

寓言的挖苦意义。

辩证思维

拥有财产就一定患得患失吗?而一无所有才心安理得吗?

自我反思

①我们应从白兔身上学到什么?

②你是否有过患得患失的现象?缘故是什么?

③我们应怎么样把握本人的人生态度?

7、作业

①完成“研讨与练习”相关作业。

②预习《落难的王子》。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的

教学《落难的王子》:

①理解寓言的深化含义。

②与《白兔与月亮》L匕较阅读。

二、教学设计

1、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给大家讲过,大凡做事,就必定有得有失。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把握好生活中的得与失。不仅如此,我还要告诉大家,“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人生在世,注定要同困难、挫折甚至灾难打交道。对此,我们要做好充分心理预备。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另一篇寓言故事《落难的王子》,它可能给我们带来足够的警示。

2、朗读、默读课文

细心琢磨课文所表现的中心思想,认真揣摩故事情节与中心的关系。

3、整体感知

也非常具典型性,有普遍的现实意义。老师应组织学生就以下咨询题展开讨论。由于学生阅历有限,有些咨询题没有直截了当体验,老师要非常好地引导,依然应从现实生活中找到实例,加以印证为好。

3、讨论题:

①这篇寓言说了个什么故事?

要求学生纯熟地复述课文。

②这篇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可指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到相关句子。

③“我”在情节的开展中起什么作用?,

提示:线索人物。王子落难全过程的见证人。

④“天哪,太可怕了,这件事落在我头上,我可受不了!”这句话在课文反复出现过三次,都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有什么意义?

[提示]这句话表现了一个旁观者对不幸者的叹息。第一次是王子对天灾人祸的音讯而言;第二次是“我”对王子落难而言;第三次是后人对“我”遭受厄运而言。这是叹息者未经磨练的一种虚妄的假设。(事实上未必如此,假设灾难确实落到了人们的头上,谁也得受,而且都受得了。)在课文中反复出现三次,提醒了它在现实中的普遍性。

5、咨询题研究

对课文的内容整体把握之后,学生的认识可能依然粗浅的。老师应再引导学生对重要情节和关键词句进展深化研讨,体会其表情达意的作用。

学生讨论,老师备案引导:

①王子落难前后性格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发生如此的变化?

提醒中心。

[提示]开场非常脆弱,后来坚强起来。缘故:一是他经历了厄运,二是他没有被厄运所吓倒,挺了过来。

②王子是怎么样落难的?作者如此编排情节有何意图?

让学生理解作者设置如此的极端情节的典型意义。

③“我”是王子落难全过程的见证人,然而,厄运也落到的“我”的头上,这一情节说明了什么?

[提示]作者的目的在于告诉读者??人生在世,不幸和灾难可能不期而至,我们要做好心理预备。与其担惊受怕,不如英勇面对。

④文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中小学教育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专注数十年中小学教育课件、试卷、练习、学案、教案等制作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