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高考语文诗词鉴赏《山中咏古木》含答案.docx

高考语文诗词鉴赏《山中咏古木》含答案.docx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考语文诗词鉴赏《山中咏古木》含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山中咏古木

卢纶①

高木已萧索,夜雨复秋风。

坠叶鸣丛竹,斜根拥断蓬。

半侵山色里,长在水声中。

此地何人到,云门②去亦通。

【注】①卢纶:字允言,唐代大历十才子之一。天宝末年举进士,遇乱不第,后因友获罪。②云门:佛教宗派名,即云门宗。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二两句描写山中古木在秋风夜雨中的景象,紧扣“萧索”一词。

B.“斜根拥断蓬”与王维“征蓬出汉塞”中的“征蓬”皆为诗人自喻。

C.五六两句视听结合,将古木和山中景色融为一体,给人以幽深之感。

D.“此地何人到”,自问自答,表明此地人迹罕至,暗示诗人的人生理想。

16.请结合全诗,说明“高木”这一意象有何意蕴。

【答案】15.B16.①“高木”不同于古木,“高”字突出其高俊、挺拔、顽强、不世俗。

②通过描写“高木”在秋风夜雨,以半隐山色,伫立水声中的景象,展现其坚韧与高洁。

③诗人托物言志,借回答“高木”“此地何人到”一句,暗示了自己的归隐之意。

④“高木”是诗人自身写照,表达了诗人面对不第、获罪等现实困境时的孤独、落寞之感。

【解析】

【导语】卢纶的《山中咏古木》通过描绘秋风夜雨中山中古木的萧索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刻感悟。诗中“高木”象征着孤高与坚韧,尽管环境恶劣,依然屹立不倒,隐喻诗人虽遭遇挫折但仍坚持理想的精神。全诗意境幽深,情感内敛。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

B.“皆为诗人自喻”错误。第四句“断蓬”指断裂的蓬草,倾斜的树根紧拥着断裂的蓬草。“征蓬出汉塞”中的“征蓬”指随风飘飞的蓬草,此处为诗人自喻。

故选B。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事物形象的能力。

①“高木已萧索”中“高”字直观地展现了古木的高耸之态。它高高挺立,不同于一般的树木,给人一种高俊之感。这种高度不仅仅是物理意义上的,更象征着一种精神上的高度,暗示着“高木”的不随波逐流和超凡脱俗。在风雨的洗礼中,它依然屹立不倒,体现出顽强的生命力和坚韧不拔的品质,不被世俗的风雨所影响。

②“夜雨复秋风”描绘了风雨交加的恶劣环境,然而“高木”在这样的环境中,依然保持着自己的姿态。“半侵山色里,长在水声中”,“高木”一半隐没在山色之中,与自然融为一体,显示出它的宁静与淡泊;长久地生长在水声之中,经受着流水的冲刷却依然屹立,体现出其高洁的品质。它不被外界的繁华和喧嚣所干扰,默默地在自然中生长,象征着一种坚守自我、不为外界所动的高洁精神。

③“此地何人到,云门去亦通”,诗人以设问的方式提出“此地何人到”,暗示了这个地方的清幽和偏僻,很少有人涉足。而“云门去亦通”则将“高木”所在之地与佛教宗派云门宗联系起来,增添了一种空灵、超脱的氛围。诗人托物言志,通过对“高木”所处环境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这种清幽、宁静生活的向往,暗示了自己的归隐之意。

④“高木已萧索”,一个“萧索”不仅描绘了古木的凋零之态,也传达出一种凄凉、孤独的氛围。诗人以“高木”自比,在面对不第、获罪等现实困境时,感到孤独和落寞。“高木”成为了诗人情感的寄托,通过对“高木”的描写,诗人抒发了自己内心的孤独、落寞之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86****292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