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寻找乌布隆》含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寻找乌布隆
马良
二舅被有些人视为玉石专家,至少在这座百万人口的城市里是这样。这些人当中有的投身玉石生意,期望像二舅那样依仗花花绿绿的石头发家,还有人陷入对坚硬自然物的狂热中无法自拔。其实二舅在学历和智力上都不算出众,这个穿粗布唐装,习惯留寸头的小老头儿,只有初中学历。二舅令人佩服的地方,他不像个商人,而是一名玉石爱好者,不仅会向顾客介绍品质与做工,还能准确说出多种岩石的形成年代,甚至矿物组成。
乌布隆玉石店的灵魂,全部集中在一块乌黑色、半张课桌大小的石碑上,它是二舅生命中的幸运石。二舅说,他是在给人垒猪图时发现这块石碑的,翻遍所有石头,也没发现另一半。我仔细数过,石碑上能辨别出的字三十九个,残缺的字二十六个,没人知道石碑上到底说了什么,比如它的第一行“三年甲子酉君子勋绩”,最完整的在最后一行,“竖石讫成表言乌布隆如律斗出”。二舅抱着石碑询遍文物局文化馆,也没人看出究竟,一名老书法家对他说,是一块铭碑,属于隶书,乌布隆像是个名字,有边疆少数民族风格。
我刚上初中那年,文化部门举办临帖展,二舅送上临写的那三十九个字,落款处注明“起壮临乌布隆帖”。作品没有获奖,只在体育馆角落里与其他一百多幅作品一道悬挂了七天七夜。展览结束,二舅领回作品和入展证书,临帖临得更加勤快,父亲经常让我给二舅送去旧报纸,二舅桌上逐渐多了些研究突厥、党项历史的书,偶尔还会问我,成吉思汗东征,掳掠回来的人,都是些什么人,从沙俄回来的除了土尔扈特,还有没有其他部族。我对超出历史书的部分毫不知晓,不清楚面前这个五大三粗的搬运工从哪里来的精力,白天干活儿,晚上研究历史和书法。
有一回,二舅说:“你相信心灵感应吗?”我不置可否地看着他,见我没有回应,他接着说:“上周一,中午,光线正好,所有玻璃窗上面都有阳光,我正要回家,经过石碑,就这么扭头看了一眼,你猜怎么着,就产生了心灵感应,心跳加速,手捂上去,能感觉到心脏在挠手心,我有点儿晕。我看了看石碑,上面闪着光,一点连着一点,现在想起来,真有种站在酒店大堂水晶灯下往上看的感觉。等我擦完汗,那些亮点就连成了片,闪得我发晕。我索性把石碑运回家,放在书桌上,摸上去,那感觉,耳朵里塞满了敲击石碑的声音,叮叮当当的,就像它听过的声音都传递给了我一样。我挺后悔的,那天中午要不是她们赵总赵总的叫我,或许当时我能听到更多,说不定,嗯……我就能得到乌布隆的信息了。”
二舅不是个会讲故事的人,听完他的故事,我似乎也有了那么一点儿心灵感应,倏地一下明白二舅要去做什么。“你是要去找乌布隆?”我说。二舅看了一眼手机,说:“没错。”
二舅听了那位老书法家的话后,认定乌布隆就是个部落名,至于部落的石碑为何会出现在我们这个地方,猪圈旁边,二舅进行了很多猜想,比如乌布隆被其他部族追杀,残余流落到此,留下这个石碑。再比如,某个朝代,某位君主征伐边地,灭掉乌布隆,将石碑作为战利品运回中原……每到一个地方搬货运货,二舅会见缝插针地用眼睛踅摸着周围有没有黑色石头或是石碑。在发现石碑的村子中,村民们都认识他,因为二舅将村里寻了一遍又一遍,熟悉这里裸露的每一块石头。他还把石碑照片寄给各大文物研究所,并附上一封诚恳求知的信,一段时间以后再打电话询问。种种努力下,二舅让乌布隆谜团更加诱人,在很多人眼里,赵起壮和乌布隆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孪生名词。
城里找不到乌布隆,二舅便开始想办法走出去,有一段时间,大概两个星期,也许是十天,我给二舅送报纸都没有见到他,也不知道从哪儿拉来的活儿,还要跟车往外跑。我发现二舅写字桌对面墙上挂着的那幅拓本也被摘走了,猜想二舅随身带着,方便路上练字。
二舅把自己视为乌布隆的发现者,弄清楚乌布隆的基因组成是他的使命,像每一块石头身上的天然纹理那样理所当然。我能想象得到,二舅晚上独自面对石碑,把手放在黑黢黢的石碑表面时,他有多渴望再一次经历心灵感应,倾听石碑的诉说。
为了寻找乌布隆,二舅去过很多地方。如果不是二舅妈催促,二舅在外漂泊的时间会更长——二舅和他那辆皮卡车不时出现在朋友圈中,他真的在向西,再向南行进,他在最干旱的沙地上吃到了血红色的西瓜,多次与密林中沧桑斑驳的古塔合照,还在神秘的悬棺下仰望。
这一次,皮卡车载着二舅一路北上,车辙沿着黄色大地往前,车身发出咣当咣当的声响,不停地抱怨着难堪的路面。透过后视镜,车身后面飞扬起的尘土,如一群挥之不去的蝗虫,又像舞者挥起的黄色缎带,一股硝烟味道透过车窗缝隙传遍全车。偶尔从车旁缓慢移动而过的圆形高山,一眼望不到顶。等到天亮,二舅才发现那些圆形高山是一座座酣睡着的活火山。
有了灯光,路变得明朗起来,二舅的心情得以放松,背部倚靠在座椅上,甚至想停下车,在路边支起椅子喝上一杯。不过这个念头只是一闪,便被更加遥远的东西吸引——在头顶上方,他看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