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中小学春季传染性疾病防控预案.doc

中小学春季传染性疾病防控预案.doc

此“医疗卫生”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小学春季传染性疾病防控预案

一、总则

(一)编制目的

为有效预防春季流感、水痘、麻疹、诺如病毒等传染性疾病在校园内传播,保障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正常教育教学秩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预案。

(二)工作原则

坚持“预防为主、快速响应、科学处置、家校协同”,建立“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防控机制,确保疫情及时控制,最大限度减少危害。

二、组织体系与职责分工

(一)防控领导小组

组长:校长(第一责任人)

全面统筹学校防控工作,制定防控方案,协调各方资源,定期召开专题会议部署工作。

副组长:分管副校长、校医

分管副校长:落实具体防控措施,督导各部门工作(如教学安排、后勤保障),对接教育、疾控部门。

校医:负责晨检、健康监测、疫情报告,指导消毒和隔离工作,开展卫生知识培训。

成员:班主任、后勤主任、德育主任、食堂负责人等

班主任:执行班级晨检,追踪学生健康状况,开展班级防控教育。

后勤主任:保障防控物资(口罩、消毒液等),组织校园环境清洁与消毒。

德育主任:通过广播、宣传栏等开展全校健康教育,引导师生做好个人防护。

食堂负责人:落实食品卫生安全制度,保障饮用水安全,做好食堂员工健康管理。

三、预防措施

(一)日常健康管理

1.?晨检与缺课追踪

每日早读前,班主任使用体温计或额温枪检测学生体温,观察有无咳嗽、腹泻、皮疹等症状,填写《学生晨检记录表》。

对未到校学生,班主任当天联系家长,记录缺课原因,如怀疑传染病,立即上报校医。

2.?健康监测与报告

教职工每日上班前自查健康状况,出现发热(≥37.3℃)、呕吐、疱疹等症状,第一时间告知校医并居家隔离。

校医建立《师生健康档案》,对有传染病接触史的师生进行重点监测。

(二)健康教育普及

1.?课程与宣传

每周安排1节健康教育课(或班会),讲解春季常见传染病(如流感、手足口病)的症状、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如正确洗手、戴口罩)。

利用校园广播、宣传栏、黑板报等渠道,每日更新防控知识,提醒师生“勤洗手、多通风、少聚集”。

2.?个人卫生习惯

要求学生餐前便后用“七步洗手法”洗手,避免用手触摸口、鼻、眼;不共用餐具、水杯、毛巾。

(三)校园环境整治

1.?通风与消毒

教室/办公室:每日早、中、晚至少通风3次,每次30分钟;放学后用含氯消毒液(如84消毒液)擦拭桌椅、门把手、开关等高频接触表面(每周2次全面消毒)。

功能室/图书馆:使用后及时通风,每周消毒1次;体育器材(如跳绳、篮球)使用前后用酒精擦拭。

卫生间:保持清洁,提供洗手液或肥皂,定时冲洗消毒,确保下水道通畅。

2.?垃圾处理与饮水安全

垃圾分类投放,日产日清,垃圾桶每日消毒;直饮水机定期清洗滤芯,提供温水方便学生饮用。

(四)体质增强计划

按课程标准开足体育课时,组织课间操、大课间活动(如跑步、跳绳),鼓励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合理安排作息,避免过度疲劳。

(五)疫苗接种与健康筛查

配合疾控部门,提醒家长及时为学生接种流感疫苗、水痘疫苗等;新生入学时查验预防接种证,漏种学生督促补种。

四、应急处置流程

(一)疫情发现与报告

1.?一线报告

师生在校内出现发热、呕吐、皮疹等症状,本人或目击者立即告知班主任或校医;校医初步判断为疑似传染病时,10分钟内上报防控组长(校长)和属地疾控中心,同时报告区教育局。

2.?逐级上报

校长接到报告后,30分钟内启动应急响应,确认疫情信息,按“属地管理”原则,2小时内完成书面报告(内容包括:时间、地点、人数、症状、已采取措施)。

(二)现场隔离与转运

1.?临时隔离

校医将患病师生转移至学校“临时隔离室”(独立通风房间,配备口罩、体温计、呕吐袋等),嘱其佩戴口罩,避免与他人接触。

隔离期间,校医每30分钟记录一次体温和症状,等待专业医疗机构评估。

2.?送医诊治

拨打120或由家长/家属陪同,将患者送至定点医院(如发热患者送发热门诊),途中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三)密切接触者管理

1.?范围确定

校医与疾控部门联合排查密切接触者(如同班同学、同办公室教师、共同用餐人员等),登记名单并通知其佩戴口罩,到指定区域(如备用教室)暂留。

2.?医学观察

对密切接触者进行体温检测和症状观察,居家或在校隔离72小时(根据传染病类型调整),期间不得参加集体活动,每日向班主任报告健康状况。

(四)环境消毒与封锁

1.?全面消毒

后勤部门在疾控中心指导下,对患者所在教室、宿舍、活动区域进行终末消毒(如紫外线照射、消毒液喷洒),消毒后封闭2小时再通风。

患者呕吐物、分泌物需用含氯消毒粉覆盖30分钟后清理,避免直接接触。

2.?区域封锁

必要时暂时关闭患者活动过的场所(如食堂某窗口、图书馆某区域),直至消毒完成并评估安全。

文档评论(0)

实用文档解析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活着就是为了更好的活着!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