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用高考来锻炼自己的韧性教学设计--高三上学期品格养成教育主题班会-高中主题班会 .docx

用高考来锻炼自己的韧性教学设计--高三上学期品格养成教育主题班会-高中主题班会 .docx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用高考来锻炼自己的韧性|品格养成|

做一个有韧性的高三学子

[班会背景]

高三学生进入10月,渐渐陷入书山题海,周测、月考、联考等各类考试你方唱罢我登场,有考试就有排名,就有成功与失败,就有欢喜与伤心。虽说失败是成功之母,但如果没有韧性,不敢面对失败,也会被压力压弯腰的。

[适用年级]

高三上学期

[班会目的]

1.确定主题:做一个有韧性的高三学子。

2.坚持到底,永不放弃。

[班会准备]

1.阅读书籍,查阅资料,下载视频,收集故事。

2.安排学生利用周末在网上查阅“榜”“韧性”等词条。

[班会流程]

班会引入

师:高三这一年,我说最大的痛苦应该是高考落榜,有没有意见?

生1:没意见!

生2:准备十几年就为了考大学。

生3:虽然我现在成绩不理想,但也害怕落榜的那一日。

师:落榜后敢于选择复读的有多少人?

(举手者寥寥无几)

师:如果选择复读而第二次高考又失利了怎么办?

生4:直接疯掉。

生5:天塌了。

师:如果第二次高考失利,有多少人敢再复读,准备第三次高考?

师:不去复读了,那怎么办?甘心吗?其实落榜再复读,再落榜再复读,这是古人的常态。

(没人吭声)

生:啊?!(学生议论纷纷)

第一环节,漫话“榜”之由来

(一)科举——古代高考

师:高考是为了进入高校继续学习,算是选拔人才。那么,古代是如何选拔人才的?

生1:科举考试。

师:是的,科举考试。很多文学作品中抨击科举制度,其实科举制度有利有弊,下面给大家普及一下这方面的知识。

(出示“科举的利弊”,内容网络可查)

(二)放榜

师:考试之后就是等待成绩,等待放榜。就像我们现在考试结束后等待成绩的心情一样,找同学来描述一下自己的感受。

生1:很复杂吧,希望结果好一些,但又没有底气。

生2:成绩出来时我都不敢自己看,让同学帮我看一下。

生3:很忐忑吧,紧张。

师:确实如此。当年,蒲松龄科举失败后,曾在《聊斋志异》一书中,将秀才入闱参加乡试的情形归纳为“七似”,将考生盼望张榜、落第后的心态描述得淋漓尽致。写考生焦虑症,堪称现代版《忐忑》。(内容略,网络可查)

“盼望捷报,但有风吹草动,都以为是报马到来,连做梦也出现幻觉。”蒲松龄写道。等待成绩的日子,时而觉得自己高中,时而觉得考不中,“此际坐立不安,好似被拘禁的猿猴”。等到报马传送喜报给了别人,而没有自己的名字,考生便“神色骤变,好似吮了毒物的苍蝇”。

师:放榜后就会有许多故事了,很多成语都与放榜有关。

生4:金榜题名,榜上有名。

生5:独占鳌头,文章魁首,连中三元。

生6:蟾宫折桂,及第成名。

生7:名落孙山。

师:说得很好,下面给大家介绍古代科举考试的三榜(内容网络可查)。

师:金榜题名会是什么样的感觉?

生8: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师:这是唐代诗人孟郊的《登科后》。

生9:像范进那样,心花怒放,高兴死了。

师:历史上确实有这样的事情。明清时期,一个60岁的老童生屡应童试不中,偶尔名列前茅,喜出望外,因兴奋过度倒地,为功名误了性命;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外祖母听说外孙子李曾麟乡试中举的消息,手舞足蹈狂笑不已,流然长逝。

(三)落榜

师:“墨屋窗外风瑟瑟,寒塘四周蛙乱啼。月光已是淡无色,星辰更是悄无影。寒窗苦读十数载,风来雨去他人知。落榜已是成定数,冷风苦雨肚里咽。”这是形容落榜后心情悲痛的诗句,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大部分是落榜生。

据载康熙年间广东黄章百岁进考场;道光年间广东陆云104岁进考场,三场不中钦赐官职;湖南于会来104岁不中,钦赐举人。最牛的是乾隆年间的广东谢启祚,98岁进考场,考官准备上奏请恩赐,他拒绝,后活到120岁。上百岁了还在考试,可以想象那得落榜多少次啊。

生1:古人确实辛苦,那样的痛苦一次就够了。

生2:能考到上百岁,需要多大的韧性。

师:是的,当时的情况求取功名确实是主流,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比较重。很多文化名人其实也都是落榜生。

(介绍李白、苏轼、李时珍、金圣叹、蒲松龄等屡试不中的经历。内容网络可查)

(学生唏嘘不已)

第二环节,高考落榜生

(一)“马云们”的落榜与选择

师:每年考生那么多,落榜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古人“高考”后的选择就是“复读”,不停地参加科举考试,直到考试成功。其实现在复读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分享几位名人的高考落榜、复读过程。

马云:和数学“死磕”,三次高考。(内容网络可查)

俞敏洪:英语33分的落榜生,三次高考。(内容网络可查)

李安:二度落榜的“失意少年”。(内容网络可查)

巩俐:三次落榜。(内容网络可查)

师:如果上面讲到的人参加一次高考失败就放弃了,还会有现在的成就吗?

生1:如果放弃了也许会有另外一种活法,但是就不会有现在的成就了。

生2:坚持也许没有希望,但放弃了一定没有希望。

师:是啊,放弃了,就等于脆弱,就如材料面对压力失去弹性断裂一般。

生3:想想自己每

文档评论(0)

牧童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