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24-2025学年下学期高一语文期中必刷常考题之古诗词赏析.docx

2024-2025学年下学期高一语文期中必刷常考题之古诗词赏析.docx

  1. 1、本文档共4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PAGE48页(共NUMPAGES48页)

2024-2025学年下学期高中语文人教部编版高一期中必刷常考题之古诗词赏析

一.诗歌阅读(共16小题)

1.(2020春?兴庆区校级期中)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各题。

渡江云①

周邦彦

晴岚②低楚甸,暖回雁翼,阵势起平沙。骤惊春在眼,借问何时,委曲③到山家。涂香晕色,盛粉饰、争作妍华。千万丝、陌头杨柳,渐渐可藏鸦。

堪嗟。清江东注,画舸西流,指长安日下④。愁宴阑、风翻旗尾⑤,潮溅乌纱。今宵正对初弦月,傍水驿、深舣蒹葭。沉恨处,时时自剔灯花。

[注]①宋哲宗执政,新党因政治局势的改变而被重新启用,周邦彦被召回汴京,途径荆州时作了此词。②晴岚:晴日山中的雾气。③委曲:曲折延伸。④指长安日下:是指向北宋王朝的都城──汴京。⑤旗尾:象征着党派和官禄。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晴岚”三句选取了晴日山中薄雾铺满大地、雁阵起飞的景象,形象地传达出春回大地的信息。

B.“骤惊春在眼”句承前而来,写词人看到大雁北飞骤然意识到春天已经来到,“借问”两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C.“千万”两句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千丝万缕的杨柳已吐新绿是实写,柳条渐抽渐长可藏遮栖鸦是虚写。

D.词的上片写春回大地的景色,下片写进京途中的所见所感,上下两片采用以乐景衬哀情的手法表情达意。

(2)本词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2.(2022春?翠屏区校级期中)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别州民

白居易

耆老遮归路,壶浆满别筵。

甘裳(注)无一树,那得泪潸然!

税重多贫户,农饥足旱田。

唯留一湖水,与汝救凶年。

(注)甘棠:《诗经?召南》有《甘棠》一诗赞美召伯。据说周朝召伯南巡时为了不惊扰百姓,在一甘棠树下办公。后以“甘棠”来称颂官吏的政绩。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写诗人离任时,父老准备筵席,拦路相送。

B.诗歌前四句写出了百姓的依依惜别之情和诗人内心对杭州百姓的愧疚之情,可谓情真意切。

C.第三联描绘了因税重,贫穷的农户很多;又因干旱的田地多,农民遭遇饥荒的现实情况。

D.诗人临走时,还能给父老们留下在钱塘增筑的湖堤工程以救助当地的干旱灾荒,其自豪的心情表露无遗。

(2)请结合全诗,简要概括诗人的形象特征。

3.(2023春?梅州期中)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登楼①

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②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③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④,日暮聊为梁父吟⑤。

[注释]①本诗作于764年春,此时诗人已客居成都五年。②玉垒:山名。③西山寇盗:763年正月,安史之乱平定,十月,吐蕃攻陷长安,年底又破松、维、保等州,继而再陷剑南、西山诸州。④后主:指蜀汉后主刘禅,宠信宦官,终致亡国。⑤《梁父吟》:诸葛亮遇到刘备前喜欢诵读的诗篇。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是全诗写景抒情的出发点,“花近高楼”是眼中所见,以乐景写哀情,和“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同样是反衬手法。

B.颔联写锦江挟着春色从天边汹涌而来,玉垒山的浮云起灭正像古今世势变幻,形成了一个阔大悠远、囊括宇宙的境界。

C.颈联议论天下大势,“北极”指极北边远之地,点明朝廷之难以企及,“莫相侵”是对敌人的警告,义正辞严,浩气凛然。

D.这首七律中间两联对仗工稳,颔联“来天地”和“变古今”气势浩大,颈联“终”和“莫”则在痛苦中透出坚定的信念。

(2)本诗首联诗人写到“花近高楼伤客心”,请结合全诗谈谈“伤客心”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4.(2024春?新邵县校级期中)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送韩十四江东觐省①

杜甫

兵戈不见老莱衣②,叹息人间万事非。

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

黄牛峡③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

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

[注]①这首诗是诗人在成都白马江畔送韩十四去江东探亲时写的。②老莱衣:传说春秋时代有楚国隐士老莱子,七十岁还常常穿上彩衣,模仿儿童,欢娱他的双亲。③黄牛峡:长江峡名。在今湖北宜昌西。韩十四去江东探亲要经过此地。

(1)下列对这首诗内容及艺术手法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老莱衣的典故紧扣题意“觐省”,而“万事非”则表明人间万事都已变化,战争给社会带来了极大破坏。

B.颔联对仗工整,从自己的“无家寻弟妹”,引出对方的“何处访庭闱”,宾主分明,有一气流贯之妙。

C.颈联“静”字突显滩声汨汨,以静衬动;下句想象江上暮霭渐浓,寒风使疏朗的树影在水边摇曳。

D.尾联“此别”总括前面离别的情景,“犹恐”隐隐流露诗人对未来的担忧,与诗歌第二句前后呼应。

(2)本诗不写寻常送别的凄切缠绵而重在体现诗人丰富深沉的情感变化。请结合诗句对此具体分

文档评论(0)

136****343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