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我国当代大学生心理素质的调查统计报告
一、引言
心理素质是在中国素质教育背景下提出的本土化概念。自
20世纪90年代以来,心理素质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历了“忽视一关注一重视”的发展过程。心理素质在维护和促
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开发学生潜能和促进能力发展,培养学生良
好品德,塑造完整人格以及提高学生适应力等方面占据重要作用。
教育部在《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纲要(试
行)》(教社政厅[2002]3号)中提出,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
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之一是要以提高大学生的心理
素质为重点,强调要优化心理品质并提供提高心理素质的方法。
教育部在《教育部2014年工作要点》(教政法[2014]1号)中进
一步强调要“深入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提升计划”。林崇德
认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在于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张大均则一
直强调“维护学生心理健康的根本途径是培养其健全的心理素
质”。王鑫强通过近一年的追踪研究也证实个体的心理素质对心
理健康状态(比如抑郁和生活满意度)有直接作用。既然心理素
质如此重要,那么现阶段大学生的心理素质究竟呈现什么样的状
况?在个体因素和背景因素上存在什么样的差异?导致这种状
况的原因是什么?要想了解并进一步培养优化大学生的心理素
质,则有必要先弄清楚这些基本问题。但现有的心理素质现状研
究存四点不足:第一,部分研究仅探讨某一特殊人群心理素质状
况,比如师范生或西部大学生,未能全面有效反应普遍大学生的
现状;第二,部分调查样本的年限已久,大多是在近十年前后,
而辛自强通过横断历史的元分析发现,近十年来青少年心理健康
水平在下滑,这预示着可能现代大学生心理素质水平也在变化;
第三,部分研究是基于作者主观经验的总结,而非客观调查的分
析;第四,以前研究在做统计推断时均仅从推论统计的显著性水
平进行判断,并未结合效果量指标真正显示自变量对依变量的实
际影响。鉴于此,在科学修编大学生心理素质量表的基础上,抽
取五大地区大学生共2100人,通过比较他们在个体特征(性别、
年级、专业、是否学生干部)和背景特征(家庭背景:父母教养
方式;学校背景:学校层次)上的差异,分析我国大学生在心理
素质水平和结构上的特征,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事实依据和
参考。
二、方法
(一)调查被试
从西北、华东、华北、西南、华中地区抽取有效被试1931
人,具体分布如下:男生850人、女生1066人、缺失15人;大
一924人、大二620人、大三318人、大四56人、缺失13人;
文科572人、理科697人、工科380人、艺体248人、其他10
人、缺失24人;学生干部546、非学生干部1361、缺失24;自
评为权威型父母教养方式899人、专断型230人、溺爱型227人、
忽视型298人、其他为277人;重点本科378人、普通本科1365
人、三类本科55人、专科119人、缺失14人。
(二)调查工具
本研究的工具是参考心理素质的相关文献和量表,以王滔等
2002年编制的《大学生心理素质问卷》为基础,依照心理测验
学规范修订而来。《大学生心理素质量表》由三个分量表共118
道题(包含信度题3个,测谎题3个和重复测量题1个)组成。
分别是认知品质分量表(共44道题目,包含精致性、深刻性、
敏捷性、开放性、好奇性、发散性、目的性、应变性、表现性、
迁移性、意识性和监控性),个性品质分量表(共37道题目,包
含求知性、求成性、情绪体验性、情绪调控性、坚韧性、自制性、
独立性、自我认知性、自我体验性和自我调控性),适应性分量
表(共30道题目,包含学习适应性、生活适应性、生理适应性、
人际适应性,社会适应性和职业适应性)。
该量表所有项目均采用五点记分制(非常不符合、比较不符
合、不确定、比较符合和非常符合),以单选迫选形式进行调查,
得分越高说明心理素质越好。该量表具有良好的测量学特征,各
因素的a系数在O.51到0.84之间,大部分均在O.60到0.70之
间,分量表的a系数分别为O.91、O.87和0.88。多位专家和硕
博士研究生对因素定义及项目表述的反复考察保证了本量表的
内容效度。相关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也表明量表具有良好的结
构效度。总之,通过试测、初测和正式测量过程中反复的探索保
证了本研究工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三)数据处理
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团体测试,所得数据应用SPSS17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