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七律·长征
文本分析:
本课是毛泽东在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时写下的一首诗。全诗生动地概述了二万
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热情洋溢地赞扬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
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全诗共八行,每行七个
字,每两行为一句,共四句,分首联、颔联、颈联、尾联。首联开门见山赞美了
红军“不怕难”,这是全篇的中心思想,也是全诗的艺术基调。二、三、四联分
别从“山”“水”两方面写红军战胜的困难,它是承上文“千山”“万水”而来。
作者按照红军长征的路线,选取了五个具有典型意义的地理名称,高度概括了红
军长征途中的“万水千山”。第四联还是对首联的回应,开篇直言“不怕”,结
尾再言“更喜”,强化了主题,升华了诗旨。纵观全诗,气势磅礴,气魄宏伟,
格调高昂,笔力雄健。诗中对仗极为工整,用词极为精当。六年级的学生已对中
国革命史有了一些粗浅的理解,本次教学可巧妙地将学生引入关于陌生的时代背
景、巧渡金沙江的故事、长征的结局等的教学中,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拉近学生
与文本的距离。教学中可巧妙地结合影音、图片等手段,给学生视听冲击,紧抓
诗眼“难”字展开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进而更深刻地感受红军的大无畏精神。
教学目标:
1.会写4个生字,结合注释理解诗中的重点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试着读出磅礴的气势;背诵诗歌。
3.了解律诗的有关知识,初步理解诗歌具有的艺术概括性和夸张手法的巧
用。
4.理解诗意,感受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教学重点:
通过对诗句的理解,感受中国工农红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战胜艰难险阻
的大无畏精神、英勇豪迈的气概和胜利后无比喜悦的心情,领略毛泽东作为诗人
的豪情和作为一代伟人的博大胸怀、高昂气质。
教学难点:
理解第二、三句诗的意思并体会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2课时
1
1.会写“律、崖、渡、索”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与生字有关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诗,理解诗句的大概意思。
3.了解长征这段历史以及本课的写作背景。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2.理解诗句的大概意思,交流阅读的收获。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播放《七律·长征》音乐,展示长征图片。
导语:同学们,我们现在听到的这首歌叫《七律·长征》,看到的图片是长
征途中的一幕幕情景。听着这样激昂的音乐,看到这些令人震撼的图片,大家内
心有怎样的感受?我们先来看看一些作家和记者对长征的评价吧!
它像一支鲜艳夺目的红飘带挂在这个星球上,给人类、给后世留下永远的
纪念。
——魏巍《地球的红飘带》卷首语
——[美]埃德加·斯诺
2.板书课文题目,进入本课学习。
过渡:红军长征历时两年,行程二万五千里,它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为中华人
民共和国的成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长征胜利结束后,毛主席心潮澎湃,挥笔
写下了这首《七律·长征》,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毛主席的满怀豪情吧!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出示学习要求,学生结合自学提示自读课文。
自学提示
大声朗读诗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诗歌。
2
借助字典掌握生字的字形,注意生字的书写。
根据注释或查字典、词典理解词语。
结合课前预习搜集的资料了解长征的相关背景知识。
画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与大家讨论。
2.汇报交流自学成果。
(1)出示字词,指名认读,注意变色的字,教师纠正字音。
七律逶迤腾细浪磅礴泥丸云崖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