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对于中国文化的看法_作文800字 .pdf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对于中国文化的看法作文800字(一)

1中国的传统文化在中华五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为人类留下丰厚的宝藏,是世界

上独一无二的文化遗产。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包括佛教文化,道

教文化,穆斯林文化,基督教文化,儒家文化,中国民族文化,哲学文化,茶文化,酒

文化,建筑园林文化,节日文化,中国性文化,中国中医药文化等,是东方整体观

念、普遍联系、综合思维模式的典范。它是我们的祖先传承下来的丰厚遗产,

曾长期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它所蕴含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它

一方面具有强烈的历史性、遗传性;另一方面又具有鲜活的现实性、变异性。

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今天的中国人,为我们开创新文化提供历史的根据和现

实的基础。在今天改革开放的时代,在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时期,对每个

人来说都存在着一个对传统文化的理性选择问题。当人们站在文明转折点的立

交桥上重新审视这个文化世界的时候,既会有对未来的展望,又会有对过去的

眷恋;既会有欢乐的憧憬,又会有痛苦的牺牲,历史的转折总是要付出代价

的。近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热潮兴盛不衰。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要素可

以概括为:第一,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中国人的内在的精神生活形式,包括

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习惯等;第二,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往往也以外在

的物态的形式来表现,涉及人们衣食住行的风习和行为的规范等;第三,中国

传统文化具有在中华民族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独立特征,这种民族性的文化

实际上已经成为多元的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中国文化是迄今世界上最久

远、最稳定、最辉煌、最丰富、最发达的文化之一。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悠悠五

千载,经历了萌生期、形成期、确立期、繁盛期和总结转型期几大时期。在中

国文化的形成期,春秋时代,出现了诸子蜂起、百家争鸣的千古思想文化大景

观,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大解放浪潮。按照两汉司马谈和刘歆的划

分,诸子主要为儒、墨、道、法、农、杂、纵横、名家等,成为中国传统文化

思想理论的奠基石,深远地影响着后来中国文化的发展。如今有很多学校开展

古典诗文诵读活动,内容基本上都是那个时期的作品,并以儒家的典籍为主,

旨在弘扬民族文化,陶冶情操,丰富思想。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可度也越来越

高。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的收视率,于丹的《论语》心得一书的热销,就

足以证明这一点。这些专家学者拉近了普通百姓与深奥莫测的古代典籍的距

离。虽说对于丹、易中天等人的论述众人褒贬不一,但我觉得其影响力是不可

低估的。这些学者毕竟唤起了人民群

众对民族文化精髓的关注。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叔子指出,一个民族的凝聚力,

主要体现在对本民族人文文化的认同程度。缺少人文精神的民族最终会走向虚

无、走向异化。如此说来,当前国民对传统文化的追随,便是民族凝聚力逐渐

增强的体现了,由此可见,诵读千古美文不仅是正确的,也是极其必要的。我

最喜欢的莫过于源自《周易》的一句话,“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

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中化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神特质由此可见一斑。其大意

是天体运行体现刚健精神,人亦效法天地而自强不息;君子的胸怀像大地一样

宽广,德行像大地一样深厚,所以能滋长万物,承载万物,容受万物。这句话

同时也是清华、北大两座高校的校训。自立自强,刚健有为是中华民族的主流

精神和民族性格之一,使中华民族得以生生不息,傲然屹立。这种自强不息的

民族性格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志存高远“志”是指某种坚定的信

念,是对某种价值目标的宏愿和决心,同时也是追求人生目标,实现人生价值

的一种强大精神动力。所谓“志不立,天下无可立之事。”“把志气奋发得

起,何事不可做?”二、刻苦坚忍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吃苦

耐劳的精神。这种刻苦并非心血来潮、一曝十寒,而是坚忍不拔,持之以恒。

古人特别注重“守志”,强调志向的一贯性、稳定性和坚定性。苏轼说:“古

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有坚忍不拔之志。”梁启超说:“人之大

患,莫甚无恒。”中华民族在生存和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弘毅坚忍的性格。

三、逆境奋斗中华民族在改造自然与社会的历史过程中,面对逆境,从来都没

有被艰难险阻所吓倒,反而越是艰险越向前,百折不挠,越挫越勇。正如司马

迁在《报任安书》中所列举的:“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

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

法修列》;”他本人在惨遭宫刑之后,忍辱负重,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发愤写成了千古名著《史记》,成为伟大的历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

四、乐观进取《论语》有“发愤忘食,乐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yg123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