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谈音乐鉴赏教学中“问题”的设计与作用
谈音乐鉴赏教学中“问题”的设计与作用
周莉萍
随着普通高中音乐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如何转变教学理念,打破传统教学模式,
准确体现新课程精神,成了所有教师关注和思考的问题。摒弃音乐课改中种种时髦误区
及虚假繁荣,我们努力寻找探索平时课堂教学中,能行之有效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自
主体验的方法与手段。新课标要求:“聆听音乐时,可设计具有探究性和启发性的问题,
采用集体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感受与理解音乐作品。”恰到好处的课堂提问不仅是启
迪学生积极思考的驱动力,更是教师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曹理教授(著名音乐教育家)
提出:“教学过程始终贯穿着一条求索链:生疑(置疑)——质疑——释疑——再生疑。”
如何使“问题”这条主线串起教学的各个索链,通过沟通对话,真正形成师生“音乐学
习共同体”?我认为必须扎扎实实在“问题”的设计上做文章。吴斌先生(中国音乐教
育主编)在江苏省高中音乐课程教学研讨会上明确提出:“音乐鉴赏,关键是问题,必
须重视问题的设计与作用”。
一、以“问题”为起点,激发学生探究学习
21世纪的音乐课堂应是学生通过对音乐的深刻体验与教师共同分享音乐带来的快
乐。教育家杜威提出:“为了激发学生的思维,必须由一个适宜的经验环境,作好思维
的开始阶段”。在课堂导入中通过提问设置悬念,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教学过程
由质疑、解疑到再质疑、再解疑,循环往复,步步深入。“所谓课上得有趣,就是说学
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开的真理感到惊奇,甚至
震惊,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自己的智慧与力量,体会到创造的欢乐。”苏霍姆林斯基对
教学心理生动的描述是我们在教学中不断追求的境界。因此,课堂教学中如何设计“问
题”,引起学生探究学习的欲望,如何环环紧扣将问题引向深入,与学生展开平等对话,
是每个教师在备课时都应认真思考的问题。
以民族管弦乐欣赏《春江花月夜》一课为例,我先后采用了两种不同的教学方法,
获得了截然不同的教学效果。〈片断1〉按照以往的欣赏教学模式:介绍作品,分析乐曲
的段落结构,了解“换头合尾”的创作特点,视唱主旋律,欣赏全曲……课堂效果:教
师声情并茂,学生兴趣索然。〈片断2〉以问题导入:“今天这堂课老师请大家做一回作
曲家。”(课堂里所有的眼睛都成了问号)“别担心,肯定人人都能胜任!”(学生窃窃私
1
谈音乐鉴赏教学中“问题”的设计与作用
语,异常兴奋)“乐曲的题目叫《春江花月夜》,音乐表现意境:春天静谧的夜晚,月亮
在东山升起,小舟在江面荡漾,花影在两岸摇拽。请各位同学首先选择:乐曲采用民族
乐器还是西洋管弦乐器?请说明理由?”话音刚落,课堂里开了锅,大部分同学主张选
择民族乐器,理由是和乐曲意境相符;也有同学表示西洋乐器也可以,选音色优美的。
反对者说:小号不能用,音色太亮了。接着,我们又分别探讨了旋律、节奏、速度该怎
样运用。达成的共识是:旋律要柔美抒情,节奏要宽松点,速度较慢。又有一个反对声
音:“速度不能全是慢的,音乐要有变化。”理由:夜色不全是静谧的,也有热闹的情景……
接下来的欣赏学生都很投入,学习兴趣和效果大大超过前一堂课。
教学反思:传统的欣赏模式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课堂气氛沉闷。后一堂
课通过巧妙设问,把学生引入课题,并利用他们原有的知识为乐曲构造一个框架,由此
激起他们对作品的期待。欣赏中学生密切关注音色、旋律、节奏、速度的变化,当发现
自己很多想法和作曲家不谋而合时,那种兴奋不言而喻,体验与感受也比较深刻。
在当今社会影视、网络等传媒充分发达的情况下,学生获取音乐信息的渠道越来越
宽。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知识的唯一传播者,而应以平等合作的态度走进学生,尊
重他们的独特体验和感受,鼓励其创新思维。当然,在学生违背偏离了作品的基本意义
范围时,教师也不能听而任之,而要引导帮助他们掌握作品的思想内涵,提高鉴赏能力。
“导而勿牵”是教师必须掌握的尺度,而巧妙的“问题”设计则能取得画龙点睛的作用。
二、重视“问题”的作用,设计具有探究性和启发性的问题
课堂教学的形成是教师引导学生对问题产生惊奇和疑问开始的,因此精心设计每一
步提问显得尤为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