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24届人教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基因工程生物技术的安全性与伦理问题作.pdf

2024届人教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基因工程生物技术的安全性与伦理问题作.pdf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十四章基因工程生物技术的安全性与伦理

问题

(本栏目对应课后提能演练P444~446)

A组基础巩固练

1.如图为DNA分子的某一片段,其中①②③分别表示某种酶的作用部位,则相应的酶

依次是()

A.限制酶、解旋酶、DNA连接酶

B.解旋酶、限制酶、DNA连接酶

C.解旋酶、DNA连接酶、限制酶

D.限制酶、DNA连接酶、解旋酶

【答案】B

【解析】①处为氢键,是解旋酶的作用部位;②处为磷酸二酯键,是限制酶的作用部

位;③处为两个DNA片段的缺口,是DNA连接酶的作用部位。

2.如图表示由不同的限制酶切割而成的DNA末端及相关的酶作用位点。下列叙述错误

的是()

A.甲、乙、丙都属于黏性末端

B.甲、乙片段可形成重组DNA分子,但甲、丙不能

C.DNA连接酶的作用位点在乙图中b处

D.切割甲的限制酶不能识别由甲、乙片段形成的重组DNA分子

【答案】C

【解析】由图可知,甲、乙、丙都属于黏性末端,A正确;甲、乙的黏性末端相同,

因此可在DNA连接酶的作用下形成重组DNA分子,但甲、丙的黏性末端不同,它们

之间不能形成重组DNA分子,B正确;DNA连接酶将两个DNA片段连接为一个

DNA分子,作用部位是磷酸二酯键,b为氢键,C错误;切割甲的限制酶的识别序列

为GAATTC∥CTTAAG,而甲、乙片段形成的重组DNA分子序列为GAATTG∥

CTTAAC,因此切割甲的限制酶不能识别由甲、乙片段形成的重组DNA分子,D正

确。

3.下列关于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的叙述,错误的是()

A.目的基因在真核细胞中能否稳定遗传的关键是目的基因是否插入质粒DNA中

B.检测受体细胞是否含有目的基因及其是否成功转录可使用PCR等技术

C.目的基因表达的鉴定通常是在个体水平上进行的

D.如在受体细胞内检测到目的基因表达的蛋白质,可确定目的基因上游含有启动子

【答案】A

【解析】目的基因在真核细胞中稳定遗传的关键是目的基因是否插入转基因生物的染

色体DNA上,A错误;通过抗原—抗体杂交可以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了蛋白

质,检测受体细胞是否含有目的基因及其是否成功转录可使用PCR等技术,B正确;

目的基因表达的鉴定通常是在个体水平上进行的,如抗虫鉴定、抗病鉴定、活性鉴定

等,C正确;如在受体细胞内检测到目的基因表达的蛋白质,可确定目的基因上游含

有启动子,D正确。

4.下列是“肝脏细胞DNA粗提取”实验的两个关键操作步骤,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步骤1:向8g猪肝中加入25mL0.1mol/LNaCl-0.05mol/L柠檬酸钠缓冲液→冰

浴、研磨、离心→步骤2:取沉淀,加入40mL缓冲液、20mL异戊酸,振匀后,缓

慢加固体NaCl使用溶液浓度达到2mol/L,再离心

A.步骤1中,加入柠檬酸钠缓冲液的目的是维持pH的稳定

B.步骤1中,冰浴处理的主要原理是低温下DNA酶容易变性

C.步骤2中,异戊醇的作用可能是使与DNA结合的蛋白质因变性而沉淀

D.步骤2中,离心后应取上清液,因为DNA在2mol/LNaCl溶液中溶解度比较大

【答案】B

【解析】步骤1中,加入柠檬酸钠缓冲液的目的是维持pH的稳定,A正确;低温不

会使酶变性失活,只能降低酶的活性,B错误;步骤2中,异戊醇的作用可能是使与

DNA结合的蛋白质因变性而沉淀,C正确;DNA在2mol/L的NaCl溶液中的溶解度

比较大,因此加固体NaCl使溶液浓度达到2mol/L后再离心过滤取上清液,D正确。

5.(2022年山东烟台二中模拟)生物技术的进步在给人类带来福祉的同时,也引起了人

们对它的安全性的关注,以及伦理道德的碰撞,带来新的困惑和挑战。下列关于生物

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的说法,错误的是()

A.抗虫棉的抗虫基因不会随着人们食用棉籽油进入人

文档评论(0)

155****249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